看到一位父亲(也可能是母亲)发的问问,十分痛惜。最近看到一位家属(儿子),因为母亲是肿瘤患者,直接放弃了治疗,感触颇多。
20多年前我也是患者,也面临着生死的选择,还好父母没有放弃我。当时躺在病床上,插着各种管子,带着各种仪器,当时就想当一个医生,自己把自己治好,感谢当年张巩教授,我活了下来。
多年后自己穿上了白大褂儿,算是实现了梦想。经常告诫自己医术有高有低,医德只有更高,几年来也一直坚持着。感谢父母不抛弃,也感谢当年的医生不放弃。
当过患者也当过家属,还做着医生,无论如何不要放弃,人在,家就在,对孩子这样,对父母更要这样,像父母爱我们一样去爱着父母。无论是谁,都要当一个伟大的父母,当一个优秀的子女。祝愿各位患者早日摆脱病痛!
我是从肿瘤内科转的介入微创,读书那会儿,也在放疗科呆过一段时间,实习的时候在肿瘤外科(两腺肿瘤)待过。
最近半年,一直在科普介入肿瘤学方面的知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朋友,从肿瘤的介入治疗获益,特别是消融,栓塞,灌注,部分患者也做了粒子植入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其实肿瘤学分四个分支,放射肿瘤学,肿瘤内科学,肿瘤外科学,肿瘤介入微创学。
根据我个人感受,最能体现肿瘤综合治疗的科室,就是肿瘤介入科(局部的,全身的都可以,有的医院只有介入科,这就略微差一点了),没有介入肿瘤的医院,那么肿瘤内科比较综合,他们也开展血管外的介入治疗,其他的科室,手段略单一。
拿我们团队来说,成员有影像学的,有肿瘤内科学的,有大外科学的,还有基础医学的,还有肿瘤营养学的,所以肿瘤的综合治疗一定是未来的趋势。
恶性肿瘤有许多治疗方式,无论哪一种方式,哪一种药物,哪一种技术,哪一种医学流派。都需要遵循两个目的,要么延长生存,要么提高生活质量,至少满足其一。当我们决定方案的时候,如果这个方案无法满足其中之一,那么这不是一个好方案,至少不是一个适合的方案。
肿瘤治疗的全程管理,不是一句空话。主要是两点,一个是遵循指南,结合新研究,不要把后线治疗堵死;二个是合理借鉴使用新技术,新方法,正确看待局部治疗的措施,不要盲目从众。
一个年轻患者下病危了,我亲自谈的话,实话实说,有时候我也无能为力。虽然每个月都会有这样的患者,这样的病情,但是,还是心有不甘。医学发展到今天,并不是无所不能。
回想这几年的时间,我遇见的年轻患者越来越多,最小的患者4岁,真的是无能为力。再者,科室同事的哥哥今天确诊胃癌,不到四十岁,万幸是早期,估计预后不错。呼吁各位朋友,为了家人,为了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今天开始,戒烟戒酒。
在咚咚平台一年多了,咨询,问诊的朋友也非常多,长期网络随访的也很多,非常感谢大家伙儿的信任。但是,我还是建议,结合网络意见,一定找一个长期随访的主管医生,这位医生一定要能面诊,因为网络意见再先进,也无法替代面诊。
这一年,在平台也接诊了百位患者,也得到了多数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也同很多患者,家属,成为了朋友。前一段时间,应多数患者和家属的要求,自己组建了一个微信多学科医患群,忙得不可开交,但是心里却是开心的。明年继续努力,抗癌肩并肩,医路有我。
心率43次。这是这几年来,第三次了。明显胸闷,估计最近太累了吧。本身心脏就没长好。可是,又有忙不完的事儿,操不完的心。今儿个,家属告诉我,回去休息休息吧,我说不行呀,我不放心,有几个重的,病情随时变。
上级主任也说休息休息吧,我说再坚持几天。其实,治疗效果的好坏,主要还是看主管医生的责任心。生命相托,责任重大。
如果能够提前了解你的人生,知道青春的短暂,知道世俗的强大,知道自己所遭遇的结果,是否还有勇气继续前来。不管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都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