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量力统计了一些高龄患者病友的免疫治疗数据,再次分享,但愿能带来一些启发同时做个小结。
高龄患者新陈代谢缓慢,病情进展也可能不如年轻患者迅速,在治疗上应平衡考虑药物效力和毒性,可以借鉴以下经验:
1、剂量不一定严格按标准,适当调整或许反而获益。比如K药2支和1支,经济压力差别巨大,那么50公斤左右(也要考虑体重)高龄患者建议一支K亦可(或灵活采用2+1+2+1...模式)。
2、起效后间隔期适当延长。比如三周一个疗程治疗,在已经确定免疫起效条件下,后续延长至四周亦可。
3、联合药物上更要考虑高龄耐受度,保持体感和自身免疫力至关重要。
4、利用高龄患者可能的慢性病用药提高免疫有效率。比如糖尿病服用二甲双胍,高血脂服用阿司匹林,一举两得。
5、日达仙可考虑(之前说说已详细阐明)。 如有高龄病友免疫治疗数据,请不吝留言补充。
发展到今天,国内的免疫治疗终于登上肿瘤治疗历史舞台。 漠视、质疑、排斥,否定,它就在那里,当仁不让的主角, 像一颗钻石,璀璨夺目。 所有癌症患者,不论你是何病种,是何分期,是何年龄,是何表达,是何身体条件,是何经济实力,只要想积极治疗,都不能忽略它的存在。
你可以手术、化疗、放疗,靶向等等,但请你准备好,时机成熟,它会是你重生的希望所在,搏命的最后一战。免疫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确定了上免疫,困扰的就是该选进口还是国产的问题了。一言蔽之,主要是经济实力的考量。 是否真的需要准备好两年(K药指南用满两年)的子弹才上阵呢?毫无疑问,土豪们首选进口。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呢?一一道来:
1、先看适应症,未获批看临床试验数据,最具疗效的纳入候选。
2、根据体重或标准剂量比较患者用药的花费, 相关的赠药政策方案一并考虑。
3、能免费获得临床试验(非盲)用药的不论进口和国产,都优先考虑。
4、手上流动现金能保证6个月进口用药优先考虑进口。举个例子,K药一次用一支的患者(无赠药)半年费用约16万,口袋里有这个钱建议考虑进口。
原因有几点:
(1)疗效更有保证,听过国产无效后悔没用进口的,反之没有。
(2)半年内降价概率极大,而且看竞争激烈情况,幅度可能还不小。
(3)半年时间缓冲能有更多办法和渠道筹救命钱(如果起效)。
(4)起效后因经济原因可考虑适当延长用药或更换国产药,更有保障。 最后,用国产的也有效果很好的,各听天命。
第10针K药如期而至,小目标水到渠成。
若非亲眼目睹,亲身经历,怎敢想象癌症晚期的母亲近8个月的免疫治疗,伴随7个月的高质量生存,该吃吃,该睡睡,该玩玩。
依旧SD状态,依旧正常人的体感,与癌共存估摸着就是这样的吧。一些副反应说起来那都不是事。
恍惚间,汹汹的癌细胞莫不是冬眠了? 广泛转移,罕见病,预后极差,恶性Ki67高达60%; 医生说,活不过7个月; 76岁高龄,没有充足的体力支撑; TMB3.23,MSS,唯一勉强的PD-L1阳性低表达10%; 超适应症,FDA未获批,更别提国内了。 那又怎样,肿瘤君? I am going back to the st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