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是令许多病友十分纠结又绕不开的重要指标,尝试来说说它的意义和作用。
1、肿标TM的概念是指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机体对肿瘤细胞发生反应时升高的一类物质(后者机体的反应往往会被忽略了)。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类和糖类,当标志物指数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与肿瘤相关(注意不是必然)。
2、标志物存在于细胞、组织、血液或体液中,可通过生化、免疫学等方法检测。临床主要用于肿瘤患者的辅助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观察、提前监测肿瘤的复发、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等。
3、标志物的特异性和敏感度至关重要。很遗憾,迄今未有一种肿瘤标志物是完美的。
4、标志物TM升高并不就等于患有恶性肿瘤。良性病变、炎症、生理变化或药物使用等等也会一定程度升高,但TM成倍或显著升高应高度怀疑。
5、有些恶性肿瘤的TM是早期无异常或者长期无异常的,并不能代表无癌。
6、TM在正常范围内的变化没有意义,不同医院的检查结果因为试剂或标准不同可比性会大打折扣。
7、TM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譬如卵巢癌的敏感肿标除了CA125又增加了HE4联合监测。几种TM联合监测是较为有效的手段。
8、TM也有半衰期,这在疗效监测中有一定意义。譬如手术或放疗等局部治疗中,因一次性清除肿瘤细胞,肿标下降速率应接近半衰期,并逐渐恢复到正常值;若TM下降缓慢或不下降,说明治疗疗效较差。
而全身治疗如化疗、靶向或免疫,TM下降速率较缓慢符合指数规律。 再谈几点实践认识:
1、即便同一癌种,每个人的敏感度也是大不相同的。要尽可能找到患者最为敏感的肿标(或组合)进行长期动态监测。自己不同时期指数的比较是很有必要的,和他人比较基本无意义。
2、影像无瘤状态下(如早期或术后随访),敏感的TM(比如CEA对于肠癌)很可能早于影像3-6个月出现异常,应引起高度重视。若连续三次(每次间隔2-4周)均有较大幅度升高,预示肿瘤复发的概率大。
3、在治疗有效,肿瘤组织受到破坏或细胞坏死也有可能短时期(或叫一过性)升高,应以影像为主要手段结合体感来动态判断疗效,不可盲目就更换方案。
个人免疫经历:K药三针前肿标持续升高,但体感转好。三针后大幅下降,六针后趋于平稳。免疫治疗早期,除了影像标准,体感变化可能是比肿标更靠谱的监测手段(当然也有一针就肿标大幅下降的患者)。
4、日常监测中,除了TM,一些体征指标也能一定程度反映病情进展,当然也一样属于辅助指标,比如CRP、D-二聚体、淋巴细胞、血小板等。 附图详细解读了各类癌种主要肿瘤标志物、各肿瘤标志物在不同癌种的阳性比例,也列入了良性病变可能引起的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