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母亲8个月的治疗历程。
先说重点:既是赛跑,讲的是快。你不能眼巴巴等着医生,他不是救世主,自己该办的事提前尽快办好。抱着积极又谨慎的态度,脑子里时刻想着下一步治疗的备选方案。
1、2018-10-18母亲因腹痛CT发现腹壁肿物手术,医生说这个位置良性概率大,坐等。术中发现肿瘤87.5px,已侵袭肌层和大网膜,大网膜处又发现一个62.5px。切除两肿瘤及局部切除大网膜后关腹。这是典型失败手术,违背了“先确诊,后治疗”原则,还好大肿瘤长在腹壁处,未受大创伤。原谅小白初始对医生的盲目信任吧。
2、2018-10-30 当地医院几经波折出病理报告,因罕见病,误诊率高,事先联系了全国病理诊断排名第一的上海复旦附属肿瘤医院,拿到报告当天,借出医院染色片及白片,当晚飞抵上海。第二天病理会诊出结果,确诊恶性间皮瘤。恶性高不说,全球都只有一个获批治疗方案:化疗。
3、2018-11-1至11-14 马不停蹄拿到上海复旦肿瘤化疗方案;前往间皮瘤多发地浙江肿瘤医院咨询;与中介签订了加急国外远程咨询服务合同;给母亲在当地做了PETCT,显示已多发广泛转移。
时间紧迫,决定不等国外远程结果,先行一线标准化疗:力比泰+铂类(FDA间皮瘤唯一获批方案)。同时开始关注免疫治疗的可能、学习间皮瘤和免疫相关知识;加入QQ病友群获得了众多病友指点和帮助,对间皮瘤认识开始清晰。
4、2018-11-14至12-25开始在当地行两疗程化疗方案,查了大量资料,和医生提出联合恩度或贝伐,医生考虑母亲年龄,同意联合恩度治疗。 母亲化疗期间,一方面在医院应对化疗各种问题,另一方面因为化疗有效率低至35%,也做好了化疗失败的后续治疗方案的准备。
事项如下:
(1)联系思路迪做了基因检测,11月23日收到报告显示TP53和NF2突变,无可用靶向药,pdl-1表达10%阳性,TMB低,微卫星稳定。
(2)收到了国外丹娜法伯远程报告,肯定了化疗方案,但并未获得更多信息。沟通后开始第二次远程咨询(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提供了基因检测结果,重点咨询化疗的维持和免疫治疗的可能性。
12月21日,收到斯隆远程报告,了解了国外建议的化疗有效维持方案,报告也回复了免疫属2线方案,可以尝试,但同时提供了其它2线化疗药物,远程咨询有点鸡肋,一般只提供可能的方案,并不给出判断。
(3)再次启程沪浙问询三化联合K药的方案,以及化疗无效上免疫的方案,见了4位大主任,均被否定。吐槽下这些大医生,不知道是真不懂还是怕承担责任,超适应症完全不敢用药。 病友的不幸经历时刻警示我,罕见病如果遵循国内很多医生的用药顺序,翻盘的机会微乎其微,更可能的是,一通治疗后,母亲可能连上免疫的机会都不再有了。
5、2018-12-26,2化后评估,化疗失败,进展迅速,腹、胸膜增厚,多发淋巴结增大,疑似新增130px占位。医生婉言放弃,拒之门外。再赴上海评估了二次手术的可行性,否定。
6、2019-1-2,更换新医院开始免疫征程。母亲病灶手术处因为切缘阳性疼痛,开始服用止疼药奥斯康定,病情似乎陷入了绝境。但我此刻并未心乱如麻,反而下了决心使用免疫治疗,也早备好了可选方案。
NCCN指南中间皮瘤K药的试验都显示病情能稳定和缓解的比率在7成以上,即使数据很少。因为低表达,如何联合用药是最大难题。两个选项K+白紫+铂或K+贝伐,和医生沟通尽可能减少毒副作用,最后确定了K药100mg+贝伐40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