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中由于肝内纤维生成与降解失衡,从而致使过多的胶原在肝内沉积,常伴于炎症并可发展为肝硬化[1,2],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导致肝纤维化发生的危险因素
临床中,对于慢性肝病尤其是慢性病毒性肝病患者来说,大量饮酒、病程较长与年龄较大、体质量指数增加、胰岛素抵抗、肝细胞脂肪变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及药物使用不当等,是导致或加重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2-3]。
肝纤维化的临床表现
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差异较大。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异常、肝区不适或胀或痛、面色晦暗等。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与体征,或可表现为伴同于原发病的其他临床表现[4]。
肝脏炎症坏死分级和纤维化程度分期
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是判断病情、决定治疗、随访疗效、评估预后的关键环节。早期进行肝纤维化的诊断有益于控制疾病的发展或促进逆转。临床上对于肝脏炎症坏死分级和纤维化程度分期,可采用国际上常用的Metavir评分系统[5,6]。见表1和表2。
表1.Metavir评分系统——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评分
图片
表2.Metavir评分系统——肝组织纤维化分期评分
图片
肝纤维化治疗
临床上对于抗肝纤维化的治疗,近期目标在于抑制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远期目标在于逆转肝纤维化,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与结构,延缓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发生,减少肝癌的发生。《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19年版)》对于肝纤维化的治疗给出了建议[6]。
●肝纤维化治疗应该针对肝纤维化形成和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多点抑制,包括治疗原发病或去除致病因素、消除肝脏炎症、抑制胶原纤维形成、促进活化HSC的凋亡或转化回静止期状态、或直接促进纤维组织的降解等。(A1)
●对于明确病因的慢性肝病患者,在确定存在有纤维化时,除了进行病因治疗外,还应该进行抗纤维化治疗。(A2)
●目前还没有明确可用于临床的抗纤维化化学或生物学药物,而中医药在该领域有明确的优势。临床上建议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辩证用药。(A2)
综上,肝纤维化是存在于大多数慢性肝脏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上应重视对该病的治疗。积极进行肝纤维化治疗,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