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胆管发源于肝内,肝部肿瘤的进展会逐渐浸润或压迫胆管形成阻塞。届时胆汁随血液外溢到全身,形成阻塞性黄疸。由于胆汁的浸入,肝细胞会大量死亡,最终导致肝衰竭。
症状:黄疸的最初症状是小便颜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正常胆汁应经消化道随大便排出,但因阻塞外溢到全身的胆汁只能有限的通过小便排出。随着胆管阻塞的加重,小便颜色会越来越深直至酱油色,大便颜色会逐渐变为灰白色。随着胆汁流入血液,人的皮肤也会变黄,形成黄疸。
黄疸体现为总胆红素的升高,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阻塞性黄疸主要体现为直接胆红素升高,如果只有间接胆红素升高则考虑为肝细胞性黄疸。
这里有一个有关胆红素的经验提供给大家:在没有做胆管造影的时候,通过直胆上升的速度可以判断阻塞部位。
如果直胆上升速度很快,比如几天即翻倍,提示阻塞在总胆管或主要分支,则需迅速去医院做排黄手术;如果直胆上升速度较慢,可能阻塞在细小胆管部位,无法行排黄术,这时最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效的抑制肿瘤才能阻止黄疸的发展。
患者一旦出现直胆升高,要及时去医院做影像检察看有无胆管扩张(B超就可以,CT更好)。
除了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也可以用于黄疸的预测。这两个胆系酶和胆管的状况密切相关,如果持续升高,提示胆道可能出现异常。它们通常先于胆红素上升而上升,也先于胆红素的下降而下降。可以用于预测黄疸的发生,及判断治疗黄疸后的效果。
阻塞性黄疸的治疗人体胆管由众多细小胆管汇聚成5条主要分支分布于左右肝脏,并在肝门部汇聚成总胆管。
胆汁经过细小胆管——胆管分支——总胆管这三极流入消化道,并通过大便排出。这三极胆管的阻塞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总胆管和胆管分支的阻塞在影像检察上都会体现为胆管扩张,发现扩张后就要寻求排黄术。
总胆管的阻塞处理起来相对容易,通过放置支架,把胆管撑开即可。支架尽量选择金属的,有效期比塑料的长。胆管分支的阻塞需要外引流,能否成功排黄还要看阻塞的程度。比如在极端情况下5条分支全部阻塞,医生一般不会建议你做5根外引,因为对患者创伤很大,心理上也很难接受。
一般先引一根,降黄效果不好的话再引一根,最多两根。届时患者有可能面临一个排黄失败的局面,即只成功引流了部分阻塞胆管,胆红素虽然下降但不能下降到正常水平或常规行抗肿瘤治疗可以接受的水平。
医院的选择阻塞性黄疸的发展非常快,病人需要及时做出反应,和时间赛跑。及时入院很重要,选择正确的医院也很重要。
小医院由于经验欠缺,对于有难度的排黄术无能为力,患者应该直接去大医院的相关科室。黄疸下的抗肿瘤治疗医生常规认为总胆红素在正常值2倍以内才可以行抗肿瘤治疗,如肝功较好,范围也可以适当放宽。
但对于排黄术效果不好的患者,如果因为胆红素降不到范围以内而拖延抗肿瘤治疗,随着肿瘤的进展,会形成更严重的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