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咚咚肿瘤科,肿瘤科普资讯门户网站,发布通俗易懂的肿瘤治疗科普文章,为肿瘤患者、医生、科研人员无缝衔接国内外 最新抗癌医药信息。
【共愈新生】刘晓晴教授:新技术和新方法助力战胜肺癌

【共愈新生】刘晓晴教授:新技术和新方法助力战胜肺癌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也是全球造成死亡最多的癌症。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肺癌治疗领域涌现了很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目前,晚期肺癌的治疗正朝着更加多元化、个体化的方向发展,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晚期肺癌的治疗有哪些新疗法,取得了哪些新成就呢? 近日咚咚有幸请到了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肿瘤医学部的刘晓晴教授,为我们讲解盘点晚期肺癌治疗领域新进展。    刘晓晴教授专访 (建议在WiFi环境下点击观看) 问 1、肺癌治疗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刘晓晴教授: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2022年我国一共有480万新发癌症病例,造成260万人死亡[1]。而在两年前,中国癌症的新发和死亡病例分别约为457万和300万[2]。对比2年前,中国癌症的发病率在增加,但死亡率在下降。   死亡率下降一方面是癌症早诊早筛的作用,更多的患者能够在早期发现,进行及时的干预治疗,治疗效果会很好。另一方面,近几年一些新的药物和技术不断应用到临床,让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愈率不断提高。 但是,肺癌的发病率还在增加,依然是国内众多肿瘤里的第一大杀手。以往女性中高发的肿瘤是乳腺癌,现在肺癌已经超越乳腺癌成为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种。从这个角度来说,肺癌仍是值得我们非常重视的实体肿瘤。 问 2、肺癌有哪些分类?会传染吗?   刘晓晴教授:肺癌分为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占85%左右,是绝大部分;小细胞肺癌占15%左右。它们在疾病发生、治疗和预后方面都有很多不同[3]。   非小细胞肺癌直观上癌细胞个头比小细胞肺癌更大,生长和扩散的速度比小细胞肺癌慢。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类型,癌细胞个头小,生长速度很快,很容易出现淋巴结、肝、脑、骨等部位的转移,预后也更差。   肺癌本身没有传染性的,但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和遗传易感性。如果你的直系亲属患有肺癌的话,你患肺癌的风险相比一般人更高。所以家族里有肺癌患者的人,要尽量做好常规体检,尽可能在早期发现肺癌,及时治疗。   问 3、目前肺癌主要有哪些治疗手段?   刘晓晴教授:非小细胞肺癌在早期阶段是可以通过手术根治的,但60%~70%的病人发现时就已经是局部晚期或晚期,没有手术机会。这些病人主要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和免疫治疗。   驱动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主要依靠靶向治疗。中国一半以上的肺腺癌病人都有EGFR突变,特别是年轻不吸烟的病人,可以使用EGFR TKI治疗。除了EGFR,非小细胞肺癌中还有ALK突变,还有很多罕见突变,也都有相应的靶向药物可以使用。 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一定要先进行基因检测,根据发现的驱动基因突变给予相应的靶向治疗。有靶向治疗机会的患者是很幸运的,生存期可以达到2~3年,甚至4~5年。   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以往主要依靠化疗,现在又有了免疫治疗。在中国有很多免疫治疗药物的选择,比如PD-1/PD-L1抑制剂,包括进口的和国产的,其中很多都已经纳入了医保的覆盖范围。免疫治疗给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生存。 小细胞肺癌分为局限期和广泛期。局限期可以使用化疗和放疗的联合,广泛期主要依靠全身化疗。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有二三十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在近几年逐步加入了免疫治疗,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 但是,非小细胞肺癌在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后存在耐药复发的情况,小细胞肺癌在化疗或免疫治疗后也有复发转移的情况,下一步治疗该怎么办?这是目前摆在医生和患者面前的一个困境。 问 4、为什么说ADC药物开启了肺癌治疗的下一个时代?     刘晓晴教授:2022年,抗体偶联药物(ADC)掀起了肺癌治疗的新高潮,是肺癌领域非常大的突破,无论是免疫耐药还是靶向耐药,都有更新的ADC的临床数据,给这些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机会。从2022年开始,ADC药物开启了肺癌治疗的新时代。   ADC药物的雏形最初来自120年前,诺奖得主Paul Ehrlich博士提出的“魔法子弹”概念。它可以特定地攻击癌细胞,但不会伤及正常细胞,所以副作用会更小。 从最初“魔法子弹”概念的提出到我们现在真正拥有ADC药物,经历了100多年的曲折发展。目前全球一共有15个ADC药物获批,美国获批上市的有14个,中国有6个,已经获批的适应症包括肺癌、胃癌、乳腺癌、尿路上皮癌等等,很多实体瘤已经可以应用ADC药物来治疗。 美国在2022年批准了首个肺癌领域ADC药物[4],希望中国也能尽快批准上市,给中国的肺癌患者更多的治疗机会。   问 5、什么是ADC药物?ADC有什么优势?   刘晓晴教授:ADC药物的全称叫做抗体偶联药物,就是把单克隆抗体和传统的化疗药通过连接子偶联在一起的一种新疗法。ADC药物既有单克隆抗体识别肿瘤细胞特定分子的能力,又可以发挥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比较精准,但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比较弱。连接上化疗药物后,ADC药物对肿瘤细胞有更强的杀伤作用,而对正常细胞影响很小。 如果将ADC比作一枚生物导弹的话,抗体就是导弹的“雷达”,是制导系统,保证ADC的作用非常精准;毒素是导弹的“炸药”,能够高效的杀伤癌细胞;连接子相当于导弹的“引信”,它保证“炸药”在到达癌细胞后再爆炸,避免伤及无辜。 总体来讲,ADC药物既能像单克隆抗体一样精准,又能像化疗药一样有效杀伤肿瘤细胞,结合了两种疗法的优点。 […]

小D
烟草缭绕,困在厨房:这个世界,亏欠「她们」的太多太多

烟草缭绕,困在厨房:这个世界,亏欠「她们」的太多太多

再有两个周,母亲节(5月12日)就要来了,你准备好给妈妈的礼物了吗?   这是一篇关于女性的癌症科普。原本准备在母亲节发布,可是做了越多准备,就越觉得心惊。于是我们决定提前推送。 看到这篇文章的丈夫或子女们,希望你从今天开始,对「她们」更好一点;而如果你就是妈妈,希望你更加体谅自己。 困在肺癌里的中国女性 当深度了解肺癌数据后,我们会发现,中国女性深深困在了「肺癌的漩涡」中。 我们先看几组数据: 2022年,肺癌是中国发病率、死亡率排名第一的癌症。其中,新增男性肺癌患者65.87万例,标化发病率52.03人/10万人;新增女性肺癌患者40.19万例,标化发病率30.34人/10万人。无论男女,肺癌的发病率都一骑绝尘。 但在这个数据上,如果我们再加上一组中国人群的吸烟率,就会得到一份非常有意思的对比: *肺癌发病率:https://gco.iarc.fr/today *中国人群吸烟率:中国循环杂志,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   中国人群的肺癌发病率差距不到一倍,但男女吸烟率足足相差25倍。与中国对应的,我们再看看大洋彼岸,美国的同类型数据: *肺癌发病率:https://gco.iarc.fr/today *美国人群吸烟率:《柳叶刀·公共卫生》,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CKB)   我们都知道,烟草是肺癌最大的致病因素,超过24%的肺癌死亡均由烟草导致。在中美两国之间,差异最大的恰恰是男、女之间的吸烟率。按照这样的吸烟率,中国女性本不该有如此之高的肺癌发病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两类触目惊心的原因:二手烟与厨房油烟。   二手烟,漂浮在女性头顶的「幽灵」 在中国庞大的烟草江湖中,受害者绝不仅有吸烟者自己而已。 根据《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统计,在中国,女性虽然吸烟率低,但二手烟暴露率却高得惊人:   如此之高的二手烟暴露率,其背后展现出的二手烟场景,相信你一定见到过: 工作场所,烟雾缭绕的办公室与会议室,女性们碍于职场潜规则「敢怒不敢言」; 生活场所,无论是密闭的餐厅或电梯,明知禁烟令而故犯的行为屡禁不止; 不少家庭中,男同胞们吸烟肆无忌惮,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二手烟会对家人带来致命的伤害。   临床研究显示:二手烟暴露也是诱发肺癌的重要原因。在中国,不吸烟的女性中,约18%的肺癌是由二手烟导致的。有二手烟暴露史(且不吸烟)的人群,其患上肺癌的风险相较不接触二手烟的人群上升了1.52倍!暴露在家庭,以及工作环境中二手烟的受害者,罹患肺癌的风险分别增加48%、38%。   不吸烟的中国女性,就这样一步步被推向了肺癌的深渊。   你陶醉沉迷的「妈妈味道」 背后隐藏着危害健康的致命气体 在你家里,最擅长做饭的是不是妈妈? 你最怀念妈妈做的哪一道菜呢?麻婆豆腐、锅包肉,还是香喷喷的啫啫煲?虽然这些美味背后是妈妈们的蕴满的心意,却也伴随着她们日益升高的患癌风险。当我们在进行本期文章的策划时,患者群里一位妈妈的发言戳中了我们的泪点:“因为孩子太小,做饭时根本不敢开抽油烟机(怕听不到孩子的哭闹声),只能忍着油烟忍着咳。” 而当你知道油烟对妈妈们究竟代表着什么之后,才会知道妈妈们的付出究竟有多大。 关于油烟,我们还是从数据说起。根据《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一篇研究显示,2019年,我国40岁及以上女性中,日均花费1.8小时的烹饪时间,超2小时者占31.1%。而在我们在超过5000人的患者社群开展的调研中,超过80%的女性群友都在家庭中负责下厨。在她们中,没有一位知道临床中有一种疾病叫做:「油烟综合征」,具体表现为:食欲减退、心烦、精神不振、嗜睡、疲乏无力等症状。 而当我们深入了解油烟的复杂成分后,更是得到了一份触目惊心的列表:   油烟,可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最毒的物质了,其危害程度甚至还高于烟草。编辑部的同事在家里的厨房做了个小实验,当我们准备做一道「妈妈名菜」番茄鸡蛋时,在开着油烟机的情况下,光是鸡蛋下锅翻炒的瞬间,PM2.5就直接飙升到了999,检测器爆表   2015年,柴静拍摄的记录片《穹顶之下》,让所有人都认识到了PM2.5,以及雾霾的危害。在这部纪录片中,雾霾带来的PM2.5大概在100-200之间;可中国妈妈们每天要在PM999(以及更高)的环境下烹饪1.8个小时!多环芳烃是烟草燃烧也会产生的有害物质,烹饪过程它在油烟中的浓度,相当于在通风不畅的办公室里,持续6个小时点了96支烟。 国际顶级期刊《Lung Cancer》中,曾发表过一篇研究:在不吸烟的女性群体中,和少烟或无烟烹饪的人相比,长期接触炒菜油烟者的肺癌发生风险会提高3.79倍;而美国贝勒医学院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中,也证实了长期吸入烹饪产生的15-75nm的纳米级别炭黑颗粒,会导致肺巨噬细胞线粒体的损伤和代谢重编程的发生,进而导致乳酸分泌增加以及免疫抑制性微环境形成,促进肺癌的发生及转移。 说真的,请立即行动起来 给予「她们」更多的关怀 长时间的二手烟暴露,长时间的油烟暴露,共同促成了中国女性正在不断陷入「肺癌的漩涡」中。钟南山院士、王洁教授及支修益教授等行业顶尖专家,都曾公开呼吁过我们需要关注油烟等有害物质对女性带来的伤害。 王洁教授在《一位肺癌医生的自白》中提到:不吸烟的女性肺癌患者的发病率升高,这一度成为了肺癌研究的难点,针对这个难点,全世界有很多研究。其中一个基本共识是,不吸烟的女性很可能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二手烟甚至三手烟的影响,也可能因为她们在厨房接触了大量油烟,这些诱因可能共同导致了她们的身体里一个名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产生突变,最终导致肺癌发生。   看完这些内容,我们真的可以感受到:中国的女性被困在二手烟和油烟的问题中,真的太久了。我们今天的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篇针对上述两个问题的科普,更是一份倡议:   我们希望能看到这里的丈夫和孩子们,从现在开始,立刻对你身边的「她」更好一点。你可以做到的是: […]

小D
告别晚期癌症「大肚子」!恶性腹水新药M701缓解率超6成,现正招募患者

告别晚期癌症「大肚子」!恶性腹水新药M701缓解率超6成,现正招募患者

去年ESMO大会上,一种名叫Tarlatamab的新型药物让小细胞肺癌这种极为难治的癌症第一次有了特效药。Tarlatamab是一个BiTE类的双特异性抗体,通过同时靶向癌细胞和T细胞,引导T细胞去杀伤肿瘤。   如今又有一个跟Tarlatamab类似的BiTE药物M701瞄准了多种癌症中十分难以处理的一种并发症——恶性腹水。     恶性腹水是结肠癌、卵巢癌、胃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胰腺癌等许多不同癌症都会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由腹膜转移造成。恶性腹水会导致腹胀和疼痛的加重,对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   目前对恶性腹水的治疗主要依靠全身化疗和腹腔穿刺。全身化疗的疗效尚未得到证实,而腹腔穿刺只能暂时缓解症状,需要重复治疗,还有可能导致蛋白质丢失、感染、腹膜炎、肠穿孔等其它风险[1]。   2009年时,恶性腹水迎来了一个新型药物,BiTE类的双特异性抗体卡妥索单抗。卡妥索单抗同时靶向大多数上皮癌高表达的粘附分子EpCAM和T细胞标志物CD3,让恶性腹水患者的中位无穿刺生存期(存活且不需要腹腔穿刺的时间)从11天延长到了46天[2]。   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卡妥索单抗是一个鼠源抗体,这不但存在导致过敏的风险,也限制了卡妥索单抗的疗效。94%以上的患者在4次注射卡妥索单抗后,体内出现了抗药抗体。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卡妥索单抗一样靶向EpCAM和CD3的人源化双特异性抗体M701诞生了。M701也是国内首个引入免疫和靶向多重机制的癌性腹水治疗药物。   M701作用机制 2021年,M701的I期临床数据公布[3],既往中位接受过4线全身治疗的12名卵巢癌患者、5名胃癌患者和6名其它癌症患者参与研究,其中16人完成了疗效评估: 这16名患者的腹水症状全部得到了控制,其中有3人的腹水完全消失,7人腹水明显减少。10名腹水消失或减少的患者中,EpCAM+细胞(癌细胞)和CD45+细胞(T细胞)的比值持续下降,表明T细胞在持续募集,而癌细胞不断被消灭。   研究中卵巢癌患者和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也分别达到了148天和209天,对比历史数据也有改善的趋势。   目前,M701正在开展更大规模的III期临床试验,现正招募患者,入选本患者必须符合以下标准: 【1】满足年龄≥18 岁且≤75 岁,男女不限; 【2】满足至少两线治疗失败的上皮性恶性实体瘤,包括:至少两线治疗失败(治疗失败定义为治疗后进展或治疗后不能耐受)的晚期胃癌、结直肠癌;或铂耐药性(含铂难治)晚期卵巢癌患者; 【3】满足恶性腹水要求:筛选时经B超证实腹水量为中等量以上,腹水中等量以上定义为B超仰卧位腹水最大深度≥4.5cm,或实际引流出腹水量≥1L; 【4】排除有广泛的肝转移者(肿瘤体积占全肝体积比约>70%); 【5】排除脑转;经治疗稳定可入选。 注:以上为部分主要入组标准,最终入组标准由研究项目医生掌握,与临床试验有关的具体信息以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为准。 如果您对这一试验感兴趣,可以联系我们进行咨询:   参考文献: [1]. Song L, Xue J, Zhang J, et al. Mechanistic prediction of first-in-human dose for bispecific CD3/EpCAM T-cell engager antibody M701, using […]

小D
癌症基因检测全攻略:你必须掌握的十大关键问题!

癌症基因检测全攻略:你必须掌握的十大关键问题!

肿瘤的治疗,已经从千篇一律的传统治疗,逐步发展到了“量体裁衣”的“精准医学”时代;基因检测,是精准医学时代的肿瘤诊治,无法绕开的核心话题。 事实上,咚咚肿瘤科在今年刚过去的五个月里,十几篇新药文章都跟基因检测息息相关,不止是新的靶向药和基因检测关系密切,连PD-1都跟基因检测的TMB绑定。 今天咚咚医学部挑选大家最常问的十个问题,做统一的答复,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做选择。   01 什么是基因检测?   基因是生命体的遗传物质。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有很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不同就是癌细胞中不少基因是变异的:有的基因缺失了,有的基因重复了,有的基因长歪了……利用各种方法,把这些变异的基因找出来,仔细分析,可以协助临床诊断、指导治疗选择、辅助监测疾病复发和耐药、预估生存期等。 有一些非常难以确诊的肿瘤,需要依靠特定的基因改变协助确诊。比如,不少肉瘤都长的像梭子一样,长长扁扁的,这时候如果基因检测发现有ASPL-TFE3融合基因,那诊断腺泡软组织肉瘤,就八九不离十了。 晚期肺腺癌病友,超过一半都携带EGFR、ALK、ROS-1、BRAF等基因突变,这类病人就有机会尝试靶向药了,有效率高、副作用小、生存期相对较长。咚咚肿瘤科甚至分享过,依靠靶向药联合传统放化疗,生存期超过10年、20年的超级幸运案例。而且最近NTRK、RET也有靶向药大放异彩,相信这类靶向药上市后,肺癌NCCN指南会将它们写入必须检测的基因清单。   02 什么人需要做基因检测?   广义上讲,所有肿瘤患者均可以接受基因检测;狭义上讲,根据指南推荐,不同的病种、不同的分期、出于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患者,适合做不同的基因检测。 比如,一个晚期肺腺癌患者,尚未接受任何治疗,家庭经济情况一般,只是为了看看,是否有合适的已经在内地上市的靶向药可用,那么只要测一下最常见的那几个基因就可以了。 比如,一个超级土豪,是一个肉瘤,其他药物治疗都失败了,但是依然想碰碰运气,看看是不是自己还有靶向药可用:不管是已经上市还是处于临床试验研究阶段的,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想知道。那么,他或许可以选择做一下跨癌种的、尽可能多的、几十上百甚至全部的基因。   03 所有靶向药都需要做基因检测吗?   不是。抗血管生成为主的靶向药,如安罗替尼、仑伐替尼、瑞戈非尼、索拉非尼、阿帕替尼、舒尼替尼、卡博替尼、西地尼布、贝伐珠单抗、olaratumab等靶向药,并不一定需要做基因检测——因为,现在并不知道,哪个或者哪几个基因变异,与这些药物的疗效有相关性。   04 组织和血液应该选哪一个?   目前依然以组织病理切片的基因检测,准确度最高,是业内公认的金标准。虽然它也不是100%完美(比如还有空间、时间、异质性的问题)。但是,常常能遇到病友无法取得足够的组织,或者组织标本年代久远,这类情况下,也可以考虑用血液标本代替。 基因检测最常见的是用肿瘤组织作为检材来进行,包括手术获取“大标本”或内镜、穿刺活检获取“小标本”,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用外周血液来做,恶性胸腔积液可选择胸水、恶性腹腔积液可选择腹水、脑实质转移或脑膜转移可选择脑脊液等,一般来说,肿瘤组织的检测成功率是最高的,但是具体场景下的检测最优选择要根据病情来判断,不能一味认定“组织比血液准”。   05 血液基因动态监测有什么用?   血液中基因突变的浓度变化,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病情的变化,甚至有时候比影像学更提前,比肿瘤标志物更准确。 因此,对于一些携带非常常见的基因突变的病人,如果碰巧肿瘤标志物又不敏感,那么利用血液基因检测(就检测那一两个最常见的基因突变即可,价格可承受),每隔2-3个月测一次,通过基因突变的浓度变化和性质改变,可以提前发现疾病复发、提前预警药物耐药等。对于携带EGFR突变且口服靶向药治疗的病人,如果每隔2个月测一次血液中EGFR相应突变的浓度变化,国内外的众多研究提示,可以比影像学平均提前4-6个月发现耐药。目前针对多次检测的需求,咚咚肿瘤科也有相关优惠产品,具体可以在APP咨询客服。   06 治疗一段时间后用不用再做基因检测?   事实上,肿瘤组织内的基因,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新的突变,过程是完全随机的。各种治疗手段可能会影响突变发生的频率,也就是说原来是平均每10万个细胞每天突变1次,现在变成了平均每1万个细胞每天都要突变1次。 药物等治疗,可能会筛选和富集出具有某种基因特征的耐药细胞,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耐药细胞缺乏有效的新药,也就是治疗一段时间以后,可能的确发生了基因改变,但是没有更好的治疗选择。 因此,我们一般仅推荐接受了靶向治疗的病友,在药物耐药、疾病进展以后,酌情考虑再次行基因检测——因为靶向药用了一段时间以后,耐药了,有一部分病人会富集出有更新的靶向药可用的新的突变。比如口服第一代靶向药(易瑞沙、凯美钠、特罗凯等)的晚期肺腺癌病人,一开始可能是EGFR 19外显子缺失突变,耐药以后,一半左右的病人,会出现新的耐药突变——EGFR T790M突变,而已经有第三代药物(奥希替尼,商品名:泰瑞沙,小名:AZD9291)可以对付这个突变,对于这种情况,耐药以后重新进行基因检测,是强烈建议的,也是国内外指南强烈推荐的。   07 有基因突变是不是一定有靶向药用?   不是。基因突变的类型太多,绝大多数基因突变,目前无法明确是不是和肿瘤有关;大多数能明确和肿瘤一定相关的基因突变(比如P53突变、KRAS突变、MYC扩增等),目前尚无已经上市的靶向药。 因此,经常发生测了基因突变,得到了一本几十上百页的报告,清楚地列明了几个甚至十几个基因突变,但是依然没有合适的、已经上市的靶向药可以选择。 如果是NTRK1/2/3融合、RET突变或融合、BRCA突变、dMMR检测相关突变(MLH1/PMS2/MSH2/MSH6)、MET突变或扩增、MDM2扩增、NARS突变,或其他特殊突变,可以联系咚咚助手报名,争取参加合适的临床试验。   08 没有基因突变是不是没有靶向药可以用?   跟第三问类似,不重复回答。补充说明一下,这类靶向药,是不是适合病人用,主要依据是大型临床试验结果、指南和诊疗规范以及病人身体状况,需要咨询医生判断是否适合用药。 […]

小D
突发!「明星」抗癌中药注射液遭遇勒令停产召回,众多癌友曾用过,一年卖出10个亿!

突发!「明星」抗癌中药注射液遭遇勒令停产召回,众多癌友曾用过,一年卖出10个亿!

关于抗癌中成药,近年来在临床上的争议始终不断。   近日,一款年销售超过10亿元的「明星」抗癌中药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忽然遭到了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行政处罚,要求其立即暂停生产、销售,并召回已售出的药品。更让这场争议蒙上了一层疑云。   艾迪注射液,这款药品想必不少癌友都曾听说过,甚至亲自使用过这款药物。     艾迪注射液运用于癌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已有超过20年的临床使用史。其主要成分包括斑蝥、人参、黄芪和刺五加。 根据其官网披露的信息,艾迪注射液适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癌症,包括原发性肝癌、肺癌、直肠癌、恶性淋巴瘤以及妇科恶性肿瘤等。在2023年的中国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艾迪注射液被列为六种抗肿瘤中药注射液之一。 4月13日,艾迪注射液的厂商,益佰制药公司公布了一则公告,披露其收到了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的《行政处罚告知书》。告知书指出,益佰制药的独家产品——艾迪注射液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特别是在提取环节,部分工序未遵循既定的工艺流程,违反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因此,该产品已被正式立案调查。 随后,4月19日益佰制药再次发布公告,公告其再次收到了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和《行政监管措施通知书》。根据这些文件,公司被要求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艾迪注射液,并针对已售产品进行召回。 根据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处罚内容显示:益佰制药生产艾迪注射液药材提取的部分工序未按照批件工艺进行操作;斑蝥未经净制直接投料煎煮提取;批生产记录中部分工序步骤记录不准确,生产记录保存不齐全,填写的内容不完整,不能保证每批产品生产过程可追溯。同时,生产记录存在涂改但无修改人员签名并说明理由;在未经确认的冷库存放关键物料提取液,对冷库是否达到储存条件未进行评估。 这些问题中,最严重的问题当属:斑蝥未经净制直接投料煎煮提取。斑蝥在很多地方又被称为“花壳虫”、“臭壳虫”等,生活环境多为阴暗潮湿的草丛或树叶中。在一些文献中,研究者们认为其用于御敌的辛辣黄色液体(斑蝥素)具备抗癌功效。     而未经净制直接煎煮可能存在两类风险: ● 其一是未知环境带来的病菌、微生物等可能会给用药患者带来风险; ● 其二则是异种蛋白可能导致用药患者出现过敏的风险增高。   在这封《行政处罚决定书》的背后,隐藏着的是这些年抗癌中药注射液面临的种种质疑。根据查阅已有的文献,艾迪注射液的疗效被阐述为:斑蝥以毒攻毒而达散结祛邪作用,人参大补元气,黄芪益气健脾,刺五加可补虚安神,“四药共奏扶正祛邪之功效”。 而在临床上,艾迪注射液的主要适应症是原发性肝癌和肺癌,2024年发布修订的《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中对艾迪注射液也有提及,称其可用于肝癌手术切除后的辅助治疗。 但纵观艾迪注射液的相关临床研究与数据,北京中医药大学团队在论文中指出:基于目前艾迪注射液的临床证据普遍质量较低,有必要进一步进行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尤其在其主要适应症肝癌和肺癌中,更需要获取高质量的研究数据,来验证其有效性。 除了抗癌中成药疗效、质量堪忧的问题以外,目前中草药滥用的情况在中国也并不少见。 2017年10月18日,国际权威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了一篇震撼性的封面文章: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可能会导致肝癌的发生! 新加坡和我国台湾的科学家,首先研究了来自我国台湾两家医院的98个肝癌标本,对它们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发现78%的标本,都带有马兜铃酸的“分子标记”。 随后,他们又对来自世界各地的1400份肝癌标本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发现来自内地的89个肝癌标本中有47%的病人带有马兜铃酸的“分子标记”;26个越南的标本中,5个与马兜铃酸有关;而来自北美的标本中,只有4.9%的标本携带马兜铃酸相关的“分子标记”;来自欧洲的标本中,只有1.7%的标本携带该“分子标记”。 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简称AA)是众多中草药中都富含的一种化合物,而包括我国台湾在内的东南亚地区,中华文化传承地比较好,中草药比较流行。因此,这些地区的肝癌,普遍带有马兜铃酸的“分子标记”。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马兜铃酸被提示可能致癌了。 截止目前,已有四五十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提示,马兜铃酸可能与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与肾癌和膀胱癌。临床研究显示:大约10%-30%的东南亚地区的膀胱癌患者携带有马兜铃酸相关的“分子标记”,而马兜铃酸产生的致癌物质竟然可以在体内留存超过20年! 马兜铃酸,广泛的存在于不少中药材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及其他权威数据库,如下中药材富含马兜铃酸: 广防己、马兜铃、天仙藤、关木通、青木香、寻骨风、朱砂莲、淮通、南木香、管南香、青香藤、通城虎、鼻血雷、假大薯、白金古榄、汉中防己、异叶马兜铃、管南香、广西马兜铃、蝴蝶暗消、粉质花马兜铃、萝卜防己、思茅马兜铃、金狮藤、柔毛马兜铃、白金果榄、百解马兜铃、大叶青木香、背蛇生、海南马兜铃、凹脉马兜铃、川西马兜铃、变色马兜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如下中药制剂富含马兜铃酸: 二十五味松石丸 、十香返生丸 、大黄清胃丸 、小儿金丹片 、止咳化痰丸 、分清五淋丸 、龙胆泻肝丸 、安阳精制膏 、导赤丸 、妇科分清丸 、纯阳正气丸 、冠心苏合丸 、排石颗粒 、跌打丸。   文章最后,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是:既然中药有风险,我们该怎样面对呢?   首先,第一个态度是,中医药对我们是有明确的医学帮助的。而会对我们造成伤害的,只是“不当”的中草药材。在国家药典中,对毒性比较明显的药材有警示,对药材的剂量也有规定,一些中药材的炮制方法,也降低了毒性。   […]

小D
家人确诊肺癌多发骨转移,如何能瞒住她,又治好病?

家人确诊肺癌多发骨转移,如何能瞒住她,又治好病?

王奶奶70岁出头,2022年3月查出肺癌晚期,并且腰椎、髋关节等多处部位发生骨转移……   两年过去了,如今王老太的状态非常好。女婿李先生说:“她现在就跟没事人一样,每天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该乐乐。”   从岌岌可危到转危为安,两年多时间,王老太始终对自己的病毫不知情。可想而知,李先生及家人付出了多少努力,承受了多大的精神压力。   我们跟李先生聊了聊治疗经过,希望他的分享能给更多的患癌家庭带来启发和思考。   以下根据李先生的讲述整理——     半年时间,小结节发展成肺癌晚期 老太太平时身体还不错,一直也有运动锻炼的习惯。2022年3月,她感觉腿有些不得劲,开始大家都没太在意,觉得年纪大了,骨质疏松很正常。 后来难受得厉害,就去医院查了个CT,骨科的大夫说情况不乐观,建议我们做PET-CT进一步检查。结果出来怀疑是肺癌,而且腰椎的第三、四关节,髌骨和髋关节都已经有转移了。 PET/CT检查报告,2022-3-2 开始我们都有点懵,不知道好好的一个人怎么突然就得癌症了。后来回想,半年前老人曾感染新冠肺炎,当时担心她大白肺,所以特意带她做了个全面体检,还专门查了肿瘤标记物,各项指标也都是正常的。但是肺部CT显示有个细微的小结节,没有处理,可能肺癌就是在那时埋下了种子。 谁也不曾想到,半年时间就发展成肺癌晚期,真的让人追悔莫及! 我们担心老人知道了病情会胡思乱想,所以就想尽办法瞒着她。我们找了熟人帮忙,住在呼吸科病房,医生护士那边我也提前打了招呼。准备穿刺那晚,告诉她:“体检时发现一个小结节,医生怀疑会有一些病变,需要做个检查确认一下。” 病理诊断报告,2022-3-14   穿刺后确诊为肺腺癌,全身多处骨转移。好在幸运的是,基因检测发现有EGFR突变,医生建议吃三代靶向药,先把肿瘤控制住。 我本身从事的是管理方面的工作,以前对肺癌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但是岳母查出这病后,我每天查资料,恶补了肺癌治疗的知识。知道国内癌症的治疗方案已经相当成熟,没想象的那么复杂,再加上跟医生们相处也很融洽,对他们的医术和医德也很信任,所以能比较理性地面对。 治疗难点聚焦骨转移,究竟怎么治? 吃靶向药控制肿瘤,这点毫无争议。关键在骨转移的治疗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有医生建议做骨水泥,也有骨科医生认为我岳母骨转移的情况非常严重,尤其癌细胞在腰椎部位侵蚀范围很大,很容易发生骨折,一旦骨折有可能导致瘫痪。因此,建议我们直接将发生骨转移的部位切除。 考虑到老人年纪大了,手术切除的话风险太大,我们又接着咨询了几位专家。他们看了老太太的片子,一致也认为手术风险很大,搞不好可能下不了手术台。 众说纷纭之下我们也拿不定主意,这时有医生提出使用进口的地舒单抗,也介绍了地舒单抗(安加维®,120mg规格)是当时国内唯一获批用于实体肿瘤骨转移治疗的骨靶向药物,临床上用得多,效果也很好。 到底怎么治更好呢?慎重起见,我们又咨询了广州、北京和长春当地多个专家的意见。经过综合评估后,大家一致认为可以先用地舒单抗试试。但由于老太太骨转移的侵蚀很严重,医生建议缩短用药时间,从说明书上的每28天给药一次调整为21天。 终于,治疗方案敲定了:靶向药,加上每21天注射一次地舒单抗。为了隐瞒真实病情,我们告诉老太太,吃药是为了增强免疫力,打地舒单抗是为了补钙。 于是,我们就遵医嘱用药,每3个月复查一次。一段时间后,老人腰椎、腿部的不适感基本消失了。从CT上看,之前被癌细胞侵蚀的那些骨转移部位,有少部分开始有愈合的现象,说明骨转移控制得相当好,治疗效果令人惊喜! 病情持续稳定,她活得自在阳光 我们对治疗效果都挺满意的。2023年3月我们去医院复查,骨扫描报告显示骨转移控制住了,医生建议再打半年地舒单抗,还是每21天一次。 到9月遵医嘱又做了一次骨扫描,医生说病情很稳定,可以按照每28天打一针地舒单抗,一年后再评估病情。 从确诊到现在已经两年了,老人每天晚上一粒靶向药,每个月按时打一针地舒单抗,同时补充钙片和维生素D,3个月一个小复查,半年一个中度复查,一年做一次大检查。平时该玩玩,就跟正常人一样。我们也经常带她旅游散心,就是人年纪大了,容易疲倦,偶尔有点失眠。其他方面都挺好,干活、做饭都不在话下,任谁也看不出她是癌症病人。 当然一方面是药好,同时也真心感谢国家医保政策,今年地舒单抗骨转移适应症可以进医保报销了,省下不少钱。另外还要感谢医护人员的付出,医者仁心,尤其在隐瞒病人病情方面,我遇到的所有医生护士都挺配合。 说实话,虽然我们一直瞒着老人,但我觉得她可能心里将信将疑,觉得自己是癌但又不敢相信。可是,人总是会往好的方向去想。通过我们不断地给她做心理建设,加上治疗后体感的改善,她就更加坚信:我身体没事。 所以,最最关键的还得是治疗药物给力,才能瞒得住。因为靶向药只需要口服,地舒单抗是针头注射,但凡她要放化疗的话,大概率就瞒不下来了。 现在唯一让我们头疼的就是阻止不了老太太进厨房。她喜欢做饭,我们担心厨房油烟对她的病情不利,专门雇了个钟点工做饭。但老人家一直挑别人毛病,为这我媳妇不知道跟她吵了多少回,但是也说服不了老人,确实很无奈。 作为陪伴老人抗癌的家属,李先生也真诚分享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一 家属一定要冷静,这是最关键的。家属的信心决定着病人的心情,家属乱了方阵病人也一定会垮得更快。只有认真理性面对,才能给到患者足够的精神支撑和治疗信心。 二 一定要相信专业的医疗团队,切忌胡乱治疗、过度治疗,这也是很多人最容易犯的错误。这些年国内外关于肿瘤的治疗已经相当成熟,要尽可能多方咨询专家的治疗意见,最好是不同城市、不同医院的2~3位专家,结合病人的情况综合评估确定治疗方案。我妻子当时很着急,任何治疗方法都想试一试,还想去做质子重离子之类的治疗。我也找专家咨询过,专家认为没有意义,后来才作罢。家属要有判断力,不要病急乱投医。 三 要多学习疾病相关的治疗知识,尽可能多了解新型药物及治疗方式的临床信息,提前谋划考虑。家属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后,跟医生沟通起来也会更顺畅。 四 要学会隐瞒。不知道对不对,但从我经验来讲,还是倾向于隐瞒。在国内,癌症给人的感知是毁灭性的,我觉得家属瞒着病人挺关键。家属要提前跟医生护士沟通好,了解每一个阶段的治疗方案,做到心中有数后再考虑怎么给病人一个合理的解释。对患者来说心态很重要,我觉得我们家老太现在啥事都没有,是因为她不知道病情。 五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营养均衡,饮食尽量清淡,少接触油烟,适量运动,微微出汗为佳,尽量规避对身体有害的东西。     关于未来的规划,李先生坦言,其实他也做了最坏的打算,比如临终关怀。在医院陪床的那些日子,他亲眼目睹了很多终末期病人的痛苦。“其实他们已经非常难受了,医生评估治疗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但有些子女为了所谓尽孝、心安,还是不惜一切要求医生全力救治,其实我觉得很不可取。我一直觉得让一个病人人走得体面,比延长那么几天的生命更重要。我希望媒体社会可以更多呼吁,等到将来我们老的时候可以走得更体面一些。”     咚咚点评 […]

小D
免疫治疗生效,竟与季节相关!春夏季开始免疫治疗,效果比冬季提升一倍!

免疫治疗生效,竟与季节相关!春夏季开始免疫治疗,效果比冬季提升一倍!

一天有24个小时,一年有12个月份,我们的生理活动无时无刻不在受着自然节律的影响。 比如癌症的免疫治疗,我们之前就介绍过昼夜节律对它的影响,下午4点前注射PD-1抑制剂疗效会更好(涨知识: 免疫系统也有「生物钟」, 掌握时间规律用药疗效倍增!)。 那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的年节律,对免疫治疗是否也存在某些影响呢? 4~9月开始免疫治疗 疗效或许更好 2022年,丹麦的国家癌症免疫治疗中心对本国黑色素瘤患者展开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他们开始治疗的季节和生存期的关系,结果十分有意思[1]: BRAF突变型患者,无论是接受BRAF抑制剂治疗还是PD-1免疫治疗,生存期和开始治疗的季节都没有显著关系; BRAF野生型患者,在4~9月(夏季)开始治疗的310人中位生存39.7个月,而在10~3月(冬季)开始治疗的388人只有21.3个月。   夏季开始治疗的BRAF野生型患者,生存期接近冬季开始治疗的患者的2倍!   夏季开始免疫治疗的BRAF野生型患者生存期更长 对于这一差异,研究人员认为可能和很多因素有关。 丹麦地处北欧,夏季阳光宜人,冬季寒冷黑暗,1月份平均每天只有2.15小时的日照时间。在这种条件下,冬季的丹麦人外出活动难免更少,食物中水果蔬菜的多样性也会大幅降低,这些因素还有可能进一步引起肠道菌群的变化。 不过在与丹麦相距不远气候类似的荷兰进行的一项相似研究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结果,无论是BRAF突变型还是野生型,接受PD-1治疗还是BRAF抑制剂治疗,在冬季和夏季开始治疗的患者生存期都没有显著差异[2]。 丹麦人中免疫治疗效果的季节变化或许还要寻找更深层面的原因。 不良反应,初冬最多 除了疗效,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跟季节有一定关系。 澳大利亚一项研究统计了澳大利亚(南半球)和瑞士(北半球)接受PD-1+CTLA-4双免疫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在不同季节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发生率,发现: 7种irAE在冬季最为常见,包括皮疹、结肠炎、胰腺炎、胃肠炎、肾炎、神经毒性和“其它”; 5种irAE在秋季最为常见,包括肝炎、甲状腺炎、垂体炎、肌炎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2种irAE在夏季最为常见,包括关节炎和肺炎; 2种irAE在春季最为常见,包括白癜风样色素脱失和糖尿病; 另外,葡萄膜炎和心肌炎常见于春季和夏季,结节样免疫反应常见于春季和秋季。   总体来说,秋冬季的irAE发生率要明显高于春夏季。其中irAE发生率最高的是初冬(北半球的12月和南半球的6月),而最低的是早春(北半球3月和南半球9月)。   不同irAE的好发季节不同 中国地处中纬度地区,四季分明,我们的饮食运动也常常会受到季节的影响。 另外,流感、水痘等传染病的流行,以及花粉等免疫原性物质的暴露也和季节有关。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到免疫治疗的效果,中国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中是否存在一定的季节规律,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来阐明。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气候风俗差异巨大,各地免疫治疗的季节规律是否一致也是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Ellebaek E, Schina A, Schmidt H, et al. Seasonal variation in effect of anti‐PD‐1 initiation on overall survival […]

小D
免疫治疗效果好,这类益生菌很重要!浙大二院发现强化免疫效果关键益生菌

免疫治疗效果好,这类益生菌很重要!浙大二院发现强化免疫效果关键益生菌

益生菌和免疫治疗的关系,我们已经介绍过很多遍了。益生菌能提高免疫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是免疫治疗的好帮手。   在国际权威的NCCN指南中,益生菌已经被推荐为免疫治疗相关腹泻的治疗方法之一。而在最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邵逸夫医院的一项研究再次证明了益生菌对免疫治疗的促进作用,还引出了一个对免疫治疗至关重要的小分子营养物——色氨酸[1]。 他们研究发现,一种益生菌约氏乳杆菌可以将色氨酸代谢为吲哚丙酸,持续调动T细胞杀伤肿瘤,在结直肠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等实体瘤中增强PD-1抑制剂的疗效。 色氨酸这种营养物质,在益生菌和免疫治疗的问题中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它是吲哚类物质代谢的基础。正常人粪便中就有很多肠道菌代谢产生的吲哚类物质,而肠道黏膜、免疫细胞等人体细胞表面也有感受吲哚类物质的相应受体。 此前我们就报道过一种常见益生菌——罗伊氏乳杆菌,可以千里奔袭到肿瘤内部,将色氨酸代谢为吲哚-2-醛(I3A),强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效果。人类患者中也发现血清I3A水平和免疫治疗效果相关的现象。(益生菌抗癌实锤了!「千里奔袭」肿瘤内部, 释放促进免疫物质, 帮助提升癌症免疫治疗效果) 而这次,强化免疫治疗的接力棒传到了罗伊氏乳杆菌同属的兄弟约氏乳杆菌身上。在对结直肠癌小鼠免疫治疗的研究中,浙大二院的研究团队发现疗效好和疗效差的小鼠间,肠道菌群存在明显差异。疗效好的小鼠会有较多的乳杆菌属细菌,特别是约氏乳杆菌。 约氏乳杆菌电镜照片   约氏乳杆菌是否就是增强免疫治疗效果的功臣?它又是如何增强免疫治疗效果的? 研究人员使用高温灭活的约氏乳杆菌、超声粉碎的约氏乳杆菌、空白培养基和培养过约氏乳杆菌的培养基做了个对照实验,发现只有培养过约氏乳杆菌的培养基能和活的约氏乳杆菌一样促进免疫治疗效果。 约氏乳杆菌应当是通过一种代谢物增强免疫治疗! 经过广泛的筛选和分析,研究人员最终确定了这种物质——吲哚丙酸(IPA)。IPA是色氨酸经约氏乳杆菌代谢后的产物,已经被发现有促进轴突再生和减轻辐射毒性的作用。而在免疫治疗中,IPA被发现可以增加肿瘤中的效应T细胞和耗竭前体T细胞(Tpex)。 IPA治疗增加肿瘤中的效应T细胞和Tpex细胞 效应T细胞大家都很熟悉,是杀伤肿瘤的一线战士,而这个Tpex细胞来头更大。它看似处于耗竭状态失去功能的T细胞,但却保留了自我更新和长期增殖的功能,还可以在PD-1抑制剂治疗后重新激活耗竭的T细胞,是免疫治疗产生效果的关键细胞。 除了结直肠癌外,在乳腺癌、黑色素瘤等其它肿瘤的小鼠或类器官模型中,研究人员发现IPA也具有促进免疫治疗效果的作用。约氏乳杆菌和IPA很可能可以改善多种癌症的免疫治疗效果! 但对于正在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朋友,研究人员还给出了一个坏消息,肠道中约氏乳杆菌的丰度可能会随着癌症的发展逐渐降低。 晚期患者的约氏乳杆菌丰度更低 在用化学致癌物诱导的结直肠癌小鼠粪便中,约氏乳杆菌的丰度就明显低于健康小鼠。人类患者样本中,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约氏乳杆菌丰度也要低于周围正常组织,而且越是晚期的结直肠癌,约氏乳杆菌丰度就越低。这也强调了补充约氏乳杆菌的重要性。 咚咚推出的乐愈达倍敏益生菌含有包括约氏乳杆菌在内的12种益生菌,专为接受免疫治疗的癌症患者定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添加客服进一步了解乐愈达倍敏益生菌! 点开小程序添加客服     参考文献: [1]. Jia D, Wang Q, Qi Y, et al. Microbial metabolite enhances immunotherapy efficacy by modulating T cell stemness in pan-cancer[J]. Cell, 2024. [2]. Kumar P, Lee J H, […]

小D
守护肿瘤患者皮肤健康,点亮生活色彩!“唯爱守护”项目正式上线!

守护肿瘤患者皮肤健康,点亮生活色彩!“唯爱守护”项目正式上线!

在“健康中国2030”目标指导下,由浙江省爱心事业基金会与“熊猫和朋友们”患者互助组织发起、默克中国医药健康支持的“唯爱守护”- 肿瘤患者皮肤关爱项目启动会在2024年4月15日正式举行。该项目旨在帮助肿瘤患者进行合理、规范、全程化的疾病管理,助力提升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信心,打造更加包容、理解和支持的社会环境。 依托“唯爱守护”项目平台,符合项目申请条件的患者,可自愿申请关爱权益,并在线提交真实有效材料,待系统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得一份皮肤健康关爱包权益(包含依泉舒慕式特润滋润霜及皮肤健康关爱手册一份)。 扫描上方二维码,详情进入“唯爱守护”项目申请页面 图:从左自右依次为张巍、韩凯、于浤翔、沈琳 浙江省爱心事业基金会执行长于浤翔,“熊猫和朋友们”患者互助组织发起人韩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沈琳教授,以及默克中国医药健康董事总经理张巍与现场嘉宾一同见证了这一项目的启动。 浙江省爱心事业基金会执行长于浤翔 浙江省爱心事业基金会执行长于浤翔表示:“助医恤病是我们基金会的重要工作,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对肿瘤患者群体关爱的项目中来。我们基金会有完善的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机制,一定恪守捐赠协议,遵循透明、高效、合规的原则,让慈善款项的每一分钱都花到实处,既符合捐赠者意愿,又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符合条件的肿瘤患者,改善他们的生存质量。“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沈琳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沈琳解释到:“作为临床医生,在多年的肿瘤治疗与关怀实践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关注患者需求的重要性。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面临着潜在的皮肤健康问题和由此带来的身心挑战。他们不仅需要专业的医疗照护,更需要来自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人文关怀和支持。我十分期待此次项目的开展,能进一步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助力创造更包容的社会环境。” 患者互助组织熊猫和朋友们的发起人韩凯 熊猫和朋友们的发起人韩凯表示:“患者组织患者组织是肿瘤治疗生态中重要的一环,本项目的工作人员同样也是肿瘤患者家属,更能感同身受,更加注重患者数据隐私保护,给肿瘤患者更多帮助和关爱。希望大家能够口口相传该公益项目,让潜在获益的群体都能够知悉并获取关爱礼包。” 默克中国医药健康董事总经理张巍 默克中国医药健康董事总经理张巍表示:“秉持‘齐心为病患’的理念,默克深切关注肿瘤患者的未竟之需。‘唯爱守护’项目致力于帮助肿瘤患者进行全病程管理,在疾病诊疗的同时注入人文关怀,这与默克的理念相契合。我们期待与各方携手拓展患者的健康管理边界,为患者群体带来更多获益。”  

小D
一针预防90%肺癌?全球首款预防性癌症疫苗官宣!一文盘点具备「治愈」潜力的癌症疫苗

一针预防90%肺癌?全球首款预防性癌症疫苗官宣!一文盘点具备「治愈」潜力的癌症疫苗

就在前不久,一则重磅消息公布:英国的3所顶尖机构(牛津大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和伦敦大学学院)得到了170万英镑(约人民币1553万元)的研究费用支持,赞助其研发全球首款预防性的肺癌疫苗「LungVax」。消息称其可预防90%的肺癌发病。 前  言   在未来,我们将如何彻底消灭癌症?这是对于人类健康的终极「天问」。 医疗领域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言论:癌症,是人类通往永生前的最后一道关卡。 这是因为癌症的本质是DNA基因组的突变,它并不是我们与外来侵略者(细菌、病毒等)斗争的过程,而是我们的身体在衰老过程中出现的自然现象。 这个说法如何理解?简单来说,DNA大家都不陌生,它忠实的记录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决定了我们的高矮胖瘦、皮肤黑白、性格外貌,决定着我们的一切。它如同一台精密的仪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分裂,维持着人体的正常运转。 然而再精密的仪器也有故障的一天,DNA也不例外。在一定条件下,DNA在复制的过程中可能会突然出现错误,我们称之为基因突变。而伴有基因突变的细胞也是人体的一部分,有的完全无害;但有的却会化身「卷王」,疯狂吸取人体养分繁殖自身,最终导致人体的崩溃死亡。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这些基因突变会在人体内积累的越来越多,同时免疫力的衰退也会让人体的纠错功能减弱,癌症的风险也就越来越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强调年龄是癌症最主要的发病因素,甚至于我们可以断言:只要活得够久,一定会得癌症。 而正是由于这个机制,也就造成了我们抗癌治疗的无比困难:就算是基因突变的癌细胞,它也是我们人体内的细胞之一呀。想要通过药物精准杀灭癌细胞,就好比我们要通过一种药物,精准的治疗我们的左手,而我们的右手不能受影响一般困难。 好在我们的医生们足够聪明,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都在一定程度可以精准的消灭癌细胞。但这些治疗方式都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它们的运用,就像在修补一座不断漏水的大坝,崩塌只是时间问题。 这不禁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到底有没有办法彻底消灭癌症?我们坚信答案是肯定的,近期来自英国的一项研究就在社交媒体中火了,研究者们试图另辟蹊径,通过疫苗的方式彻底消灭癌症! 肺癌预防性疫苗横空出世!一针可预防90%的肺癌?研发方向值得期待   就在前不久,一则重磅消息公布:英国的3所顶尖机构(牛津大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和伦敦大学学院)得到了170万英镑(约人民币1553万元)的研究费用支持,赞助其研发全球首款预防性的肺癌疫苗「LungVax」。 消息截图 对于癌症的预防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全新研究领域。不同于放化疗、靶向、免疫等“修补大坝”的癌症治疗手段,肺癌的预防性疫苗是真正从源头上解决癌症的发病机制问题,让身体的免疫系统精准锁定所有出现的肺癌细胞并将其击杀。 目前,几乎所有「癌症疫苗」都是治疗性的疫苗,其主要用于已经罹患癌症患者的治疗,并非用于健康人群的癌症预防。「LungVax」预防性疫苗研究的开展,也让我们真正看到了彻底消灭癌症的希望。 根据「LungVax」预防性疫苗的研发者,牛津大学实验肿瘤学教授Sarah Blagden称:经过计算机模型和医学上的的先期研究,「LungVax」预防性疫苗有可能覆盖约90%的肺癌类型。 回归疫苗的本质 它们到底是如何消灭疾病的? 从小到大每个人都打过不少疫苗,也就是“预防针”,麻风腮、百白破、卡介苗等等。这些疫苗按照成分可以分成两个大类——“活疫苗”和“死疫苗”。 所谓“活疫苗”就是经过人工培育,毒力降低的病原体,在每个人左臂上留疤的卡介苗、很好吃的脊灰糖丸都属于这类。“活疫苗”接种后相当于一次危害很小的真实感染,病原体可以在体内复制繁衍一段时间,持续产生抗原,抗原的呈递过程也和真实感染一致,能产生较强的免疫力。 但是“活疫苗”也有失控的风险。在极少数情况下,尤其是一些免疫力较弱的患者,接种的“活疫苗”可能恢复毒力,反倒造成相应的疾病。像脊灰糖丸就有百万分之一的概率造成疫苗相关脊髓灰质炎。 不同的疫苗种类   而灭活疫苗、重组疫苗这类“死疫苗”,不含活的病原体,不存在疫苗失控的风险。但这类疫苗只是一次性给予抗原刺激,而且抗原的呈递过程也与真实感染不同,免疫效果不如“活疫苗”。去年夏天美国爆发的脊灰疫情,就被认为和当地主要使用只能预防瘫痪,不能阻断传播的脊灰灭活疫苗有关。 总体来说,“活疫苗”更有效,但存在一定风险;“死疫苗”更安全,但免疫效果差些。那有没有既有效,又安全的疫苗呢? 而本次英国三家顶尖研究机构采取的DNA疫苗技术,则是一种全新的疫苗生产技术——腺病毒载体疫苗。它脱胎于已经成功上市的牛津/阿斯利康的新冠疫苗所用技术。 「LungVax」预防性疫苗会携带一条能表达肿瘤相关抗原的DNA链进入人体,这条DNA链不会像癌细胞一样对人体带来危害,但可以持续产生肺癌相关的抗原。 这些抗原就如同一个个雷达,当我们的免疫系统识别到这些抗原存在,就会立刻「警觉」起来,杀死所有携带这些抗原的病毒及细胞,肺癌细胞自然不可幸免。通俗来说,这就好比我们提前把肺癌细胞的身份证提供给了人体免疫系统,当肺癌细胞妄图通过安检混入人体时,立刻就会被识别出来消灭。 据牛津大学介绍,目前这款疫苗正在实验室开发阶段。目前处在证明它能成功、稳定地引发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的概念验证阶段。虽然「LungVax」预防性疫苗目前还在很早期的研发阶段,但它所带来的意义是非凡的,可能引领了一个全新的癌症治疗方向。   除了DNA疫苗以外 mRNA疫苗也是癌症治疗的全新方向 疫苗技术的飞速进步,已经不仅仅限于上文中提到的「活疫苗」、「死疫苗」和「DNA疫苗」了。近年来,mRNA疫苗同样大放光彩,在癌症治疗过程中有了不少好消息。 去年,著名医学机构MSKCC就已经宣布,他们使用mRNA疫苗攻克了“癌中之王”胰腺癌。16位可手术胰腺癌患者在术后接受了个性化mRNA疫苗联合T药的治疗,其中8名患者被诱导出明显的免疫反应,中位无复发生存期超18个月。 那么,mRNA疫苗又与上面的集中疫苗有何差别呢?我们从它的诞生说起。 1987年底美国科学家Robert Malone进行了一项实验,将mRNA和脂肪混合,让人类细胞从中吸收mRNA并表达出蛋白质。当时,Malone就意识到这项研究意义非凡,他在实验笔记中写到:“如果细胞能从输入的mRNA中产生蛋白质,那就有可能将mRNA当做一种药物。” 紧随其后,法国科学家Pierre Meulien于1993年在小鼠中用mRNA诱导了特异性抗病毒免疫,mRNA疫苗正式诞生。但由于mRNA稳定性差,当时生产mRNA的技术也不成熟,mRNA疫苗的发展一直十分缓慢。 直到2019年底,口罩事件来袭,全世界急需一款新冠疫苗。传统疫苗动辄十年的研发周期给了mRNA疫苗一个出头的机会。当时除了中国可以凭借对SARS病毒十余年的研究拿出新冠灭活疫苗外,其它国家只能尝试研发mRNA疫苗、腺病毒疫苗这类新型疫苗。最终,正是德国BioNTech的mRNA疫苗成为全球首个新冠疫苗。 mRNA疫苗在人体细胞中表达抗原   从原理上来说,mRNA疫苗预防病毒感染确实有些独特的优势。mRNA疫苗接种后会进入人体细胞,在其中持续表达目标抗原,表达的抗原再通过细胞自身的抗原呈递系统激活免疫细胞,整个过程与病毒感染十分类似。 而且,mRNA自身还会激活I型干扰素反应,刺激抗原呈递细胞成熟,自己充当自己的佐剂。同时,mRNA疫苗不含活的病原体,也不存在“活疫苗”恢复毒力的风险。而相比于腺病毒疫苗等其它新型疫苗,mRNA疫苗在生产成本上又占了很大便宜。 正是基于这样的机制,mRNA疫苗在癌症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mRNA疫苗,研究者们可以一次性涵盖多种肿瘤相关抗原或肿瘤新抗原,还能同时通过HLA-I类分子和HLA-II类分子呈递,激活更广泛的T细胞反应,给肿瘤来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轰炸。 mRNA疫苗的生产过程 1998年,首个癌症mRNA疗法临床试验在乳腺癌患者中开展,到现在已经有数十个进行中的癌症mRNA疗法临床试验,囊括了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前列腺癌等诸多癌种,其中一些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Gritstone公司的个性化mRNA疫苗联合伊匹单抗治疗MSS结直肠癌,已让6位难治性患者获得分子学缓解,中位生存期超22个月,是无反应者的两倍; Moderna的个性化mRNA疫苗mRNA-4157/V940与K药联合治疗黑色素瘤,相比K药降低了患者44%的复发或死亡风险,该疗法已获得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 针对癌胚抗原(CEA)的mRNA疫苗AVX701治疗结直肠癌,III期患者和IV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分别达到75%和17%。 […]

小D
天价药遇上印度「魔法」,全球最便宜CAR-T疗法诞生,每人仅需3万~4万美元

天价药遇上印度「魔法」,全球最便宜CAR-T疗法诞生,每人仅需3万~4万美元

CAR-T疗法,世界闻名的天价药物,一百万一针治愈癌症。当然这还只是国内的价格,如果在美国的话,CAR-T疗法的价格将会达到37万~53万美元。   印度,廉价药物的天堂。无论多贵的药物,到了印度都会变成平民价。 那当天价的CAR-T疗法遇上印度会发生什么?世界上最便宜的CAR-T疗法诞生了! 去年10月,首个印度本土CAR-T疗法NexCAR19在印度获批上市,12月正式开售,单次治疗费用仅有3万~4万美元(约合22万~29万人民币),是美国的1/10,国内的1/3。目前印度平均每月有20多名患者接受NexCAR19治疗。 目前获批的CAR-T疗法价格 NexCAR19来自印度生物公司ImmunoACT,由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副教授Rahul Purwar创立。在过去10多年里,ImmunoACT已经获得了新型CAR、专用慢病毒载体和CAR-T制造工艺三项自主专利,为他们CAR-T疗法的开发和生产降低了不少成本。 以慢病毒载体为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Steven Highfill估计,如果NexCAR19采用在美国购买的慢病毒载体,每位患者仅这一项的成本就将有1.6万美元,达到NexCAR19售价的一半左右[1]。另外,ImmunoACT独特的CAR-T生产工艺也避免了对昂贵自动化设备的需求。 当然,对一种药物来说,疗效才是根本,而NexCAR19的表现同样优秀,尤其是安全性数据堪称惊艳。在II期临床试验中,共有43名患者接受了目标剂量的NexCAR19治疗,其中33人已完成疗效评估[2]: 24名淋巴瘤患者中有13人完全缓解,4人部分缓解,客观缓解率71%; 9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有6人完全缓解,其中5人微小残留病灶检测为阴性; 全部患者无一出现CAR-T治疗中常见的神经毒性,仅有2名患者出现了≥3级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NexCAR19的疗效 良好的安全性一方面可能是因为CAR-T疗法已经诞生10多年,医护人员对于接受CAR-T治疗的患者管理更加有经验。另一方面也可能与NexCAR19独特的设计有关。 在已获批的CAR-T疗法中,识别肿瘤细胞的CAR末端的抗体片段通常来自小鼠,对人体来说是一个异物。而NexCAR19则采用了人源化的抗体片段,在拥有同样强大的抗肿瘤能力的同时,能减少细胞因子的产生[3]。 目前,ImmunoACT创始人Rahul Purwar希望能进一步削减NexCAR19的治疗成本,扩大生产规模,并将探索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应用。 据悉,NexCAR19已经有了出海计划,将要出口到墨西哥。希望有朝一日,国内患者也能用上这么便宜的CAR-T疗法。     参考文献: [1]. Mallapaty S. Cutting-edge CAR-T cancer therapy is now made in India—at one-tenth the cost[J]. Nature, 2024, 627(8005): 709-710. [2]. Jain H, Karulkar A, Kalra D, et al. High Efficacy […]

小D
泪目!当年轻姑娘患癌后选择放弃,有爱的网友们带她看遍世间风景安宁病房

泪目!当年轻姑娘患癌后选择放弃,有爱的网友们带她看遍世间风景安宁病房

澳洲的主治医生告诉她:这不叫放弃,只是你人生众多选择中的一个,而且你的每个选择都值得被尊重。 引言   无论什么时候,爱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永恒的主题。   最近,无数网友在社交媒体小红书中,被一条温暖治愈的推文,以及推文下方网友们温情的留言感动到泪目。关于如何对待癌症,如何对待安宁疗护,或许大家能有一个全新的视角。   一位昵称叫做「爱吃橘子不爱剥皮」的小红书网友4月7日发布了一条推文:   “放弃治疗以后用尽全力飞回了祖国 住进了安宁病房打算和爸妈一起过最后的日子 开个小号记录下日常吧。 满打满算整整两周了,大部分事情都settle了 病房很不错,单人间,有陪护床,父母住在了社区里的另外的客房里,很近又给彼此留出了自己的空间 有基本的电器,父母那边有洗衣机和烘干机。窗户挺大的,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看外面,外面是个平台也不担心隐私问题,最近还比较冷所以我很少出门,等再暖和一点让爸妈推我出去转转~   刚进来的时候做了一些基本检查,安宁病房嘛就是不治病但是治症状,让人过得舒服点,我主要就是咳嗽,疼痛和夜里盗汗,好像都也算控制得不错。盗汗是做艾灸和贴足底贴的,就在病房所在楼的一楼,又方便效果也真的还不错。   每天起床就感受下自己今天的精神如何,有没有哪里痛,祈祷下今天不要吐。等爸妈给我带早餐或者点个咖啡外卖,护士会在8点来交班,每个小妹妹都好可爱,医生过一会会来查房,然后日常输液,现在主要是抗炎,护胃和补钠,可能是我胃口太差了所以缺钠还挺严重的。   大部分白天的时间我都在玩手机,或者看一会Kindle,住进来以后竟然也读完了一本书!有精神的时候就拼一会乐高,还想再开发点新的打发时间的爱好。今天早上又因为咳得太厉害而吐了,仿佛是我的日常。   中午爸妈回去休息,中午是我最舒服的时间,偶尔会睡一下但大部分时间都醒着,思考还有些什么事要处理。   下午日常要去艾灸,走不动路都是爸爸推我去,楼下的小妹妹嘴超甜,每天都是姐姐来啦~~   艾灸完回来爸妈会开始他们的下午茶时间,他们每天能喝好多好多水,好厉害!   晚上也是一样,一般疼痛晚上会比较明显一点,吗啡的剂量还是比较保守,偶尔加上布洛芬竟然也有帮助,不过我吃完布洛芬即使不发烧也会暴汗真的很烦人。晚上陪爸爸看一会体育频道,最近发现举重比赛也挺好看的哈哈哈。   晚上睡得比较早,妈妈会陪我,睡在陪护床上。本来是不要她陪的,但盗汗比较严重夜里总要起来换衣服,妈妈在会方便很多。来了以后其实睡得都不好,易惊醒,很多梦,迷迷糊糊总也进不了深度睡眠,小米手环给我打分都不超过70可能我想得还是太多了。   我不知道自己会在这里住多久,希望久一点又希望不要那么久。”   在后续的推文中,我们得知博主已经患癌三年,并在澳洲进行过化疗,近期回国以后,她选择住进安宁疗护病房。然而,她的状态并不乐观:病情进展的同时还有疼痛、胸腔积液等症状。   尽管如此,从她的文字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乐观与坦然,也触及到了无数网友内心的温柔。截止发稿前,短短几天这篇推文就有了近百万阅读,6万+点赞,2.5万网友留言。   其中,最高赞的留言是网友「找鱼干吃」:   不知道你生了什么病 但是我已经在努力学了!   而更多网友,则是选择在小红书上带她看遍世间风景:   匿名网友momo说:姐妹给你看看大公园,病好了来新西兰玩耍。   网友「妙妙麦满分」说:给你看看我们小区有野猪出没!   网友「星星糖纸」说:给你看看我刚买的相机里上任主人拍的月亮!   网友「喵的情话」说:给你看看我家的猫猫合集   网友「难道不是菠萝味的我吗」说:希望你天天开心。或者可以在这里分享生活,也希望你看到这些会觉得有意思。这是我之前拍的咕咕鸡(是我一直叫它咕咕鸡,中文学名叫什么我不知道)   […]

小D
物极必反!荷兰科学家发现抗癌新疗法:促进癌细胞疯狂生长,直至活活“累死”

物极必反!荷兰科学家发现抗癌新疗法:促进癌细胞疯狂生长,直至活活“累死”

“藕越多孔越多,孔越多藕越少,藕越多藕越少”,这是网上很火的一个冷笑话,但是荷兰癌症研究所的一组研究人员,却发现了一种跟这个冷笑话很像的癌症新疗法——通过促癌实现抑癌[1]。   这种新疗法使用的是PP2A抑制剂LB-100和WEE1抑制剂adavosertib,一个激活多条致癌信号通路,一个阻断DNA的修复,让癌细胞在疯狂生长中迷失自我,被活活“累死”。 更神奇的是癌细胞在对这一组合耐药后,生长速度反倒会变慢,甚至停止生长。等于说这一新疗法在肿瘤耐药后仍能继续控制肿瘤。 靶向治疗大家都很熟悉了,通过阻断癌细胞中独特的致癌信号通路,精准抑制癌细胞生长,从而有效消灭肿瘤。但其实,这些致癌通路的过度激活同样也会打破癌细胞中的稳态,导致癌细胞死亡。 就比如肺癌中最常见的两种驱动突变——EGFR和KRAS,它俩中任何一个突变都可以导致肿瘤的产生,但它俩同时突变时反倒会导致细胞死亡,不会出现肿瘤[2]。“累死癌细胞”的新疗法就是基于这一原理。 为了实现“累死癌细胞”的目标,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蛋白磷酸酶2A(PP2A)的抑制剂LB-100。PP2A是一个作用非常广泛的抑癌基因,将其抑制就能激活许多不同的致癌信号通路。再加上WEE1抑制剂adavosertib阻断DNA修复,就能让癌细胞疯狂生长而得不到修整。   应用LB-100和adavosertib后,癌细胞出现多种异常有丝分裂   在几种不同的结直肠癌和胰腺癌癌细胞中,LB-100和adavosertib的组合都产生了强烈的肿瘤抑制作用。它们可以破坏癌细胞中的DNA复制过程,让癌细胞在没有完成DNA复制的情况下就进行异常的有丝分裂,导致癌细胞死亡。而且这一作用并不依赖于癌细胞中特定的驱动突变,对试验中所有的癌细胞都有效。 在结直肠癌和胆管癌小鼠中,LB-100和adavosertib的组合除了缩小肿瘤体积外,还会让肿瘤出现明显的组织病理学退化,肿瘤中癌细胞的成分减少,而纤维化和炎性浸润增加。 LB-100和adavosertib抑制肿瘤生长,引起肿瘤组织病理学退化   (N:坏死区域;TC:肿瘤细胞;S:纤维化区域)   LB-100和adavosertib独特的作用机制也使得癌细胞在对其耐药后的表现与其它疗法截然不同。 通常来说,耐药的癌细胞会生长得更快,更具侵袭性,更加危险。而研究显示,对LB-100和adavosertib耐药的癌细胞,生长速度反倒会减慢,甚至停止生长。 进一步的研究也证实,在对LB-100和adavosertib耐药后,癌细胞会出现染色体非整倍性减少,WNT/β-catenin、MYC、E2F信号通路下调等不同表现,这些都代表了恶性程度的降低。将耐药后的癌细胞植入小鼠后,肿瘤几乎没有生长。到植入后90天时,植入的10只小鼠也无一死亡。 对LB-100和adavosertib耐药的癌细胞(SW-480-R)在小鼠体内生长缓慢,90天小鼠生存率100% LB-100和adavosertib独特的耐药表现,可能是因为它们是让癌细胞疯狂生长来杀死癌细胞的,恶性程度越高、生长越快的癌细胞,对这一组合就会越敏感,迫使癌细胞向恶性程度较低的方向进化。 目前,adavosertib已经进行过多项II期临床试验[3],LB-100也完成了I期临床试验[4],证明了这两种药物在临床中的安全性。而它们的组合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开启首个临床试验,期待它们帮助我们战胜癌症。     参考文献: [1]. Dias M H, Friskes A, Wang S, et al. Paradoxical activation of oncogenic signaling as a cancer treatment strategy[J]. Cancer Discovery, 2024. [2]. Unni A M, Lockwood W W, […]

小D
全癌种都能用!「神仙抗癌药」DS-8201再迎重大突破!史无前例的神奇疗效,这款药物凭啥直接封神?

全癌种都能用!「神仙抗癌药」DS-8201再迎重大突破!史无前例的神奇疗效,这款药物凭啥直接封神?

不愧是如今抗癌领域「顶流」的药物明星。 短短几个月的积淀,向来有着「神仙抗癌药」之称的ADC抗癌药物——德曲妥珠单抗(即Enhertu,也是我们常说的DS-8201或T-DXd)再次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令人惊讶的重磅新闻:   2024年4月5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宣布:加速批准重磅ADC类药物Enhertu用于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的实体瘤患者(前提是这些患者已接受过系统治疗且没有更加的替代治疗方案)。 消息一出,立即席卷整个抗癌圈!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这个消息都是一个天大的喜讯:Enhertu是继PD-1抑制剂(针对MSI-H患者)及部分靶向药(针对RET、NTRK等基因阳性)后,首款具有不限癌种适应症的ADC药物。简单说来,只要是具备了HER2阳性的实体瘤患者,「神仙抗癌药」全癌种都能用! 基于此次获批,将有大批患者受益于Enhertu这款神奇的药物,癌症患者也将迎来革命性的疗效突破,有望迈入“治愈”的大门。 到底Enhertu如何当得起如此赞誉?我们先从2019年一个火爆全网的病例说起。 用药两个月 濒危患者「起死回生」? 2019年,Twitter上有一张“爆红”的癌症治疗病例在医生和医疗媒体中火了一把,就是下面这张图: 这张图片来自于一位法国的肺癌患者,在这张PET-CT对比图中,左图中密密麻麻的黑点就是这位患者的肺癌转移病灶。临床上患者一旦产生了如此之多的转移病灶,基本都已处于疾病的终末期了。 这位医生想尽了办法,都没能逆转病情。直到他敏锐的注意到患者存在Her2插入第20外显子突变,于是推荐患者加入了针对Her2突变的ADC类药物Enhertu临床试验。 两个月后,奇迹发生了!患者从卧床不起的病危状态迅速恢复为正常状态。PET-CT检查的结果让所有医生大跌眼镜的结果出现了——患者所有的病灶基本都消失了。 过去,几乎从未有过一种抗癌药物能在短时间内,让如此之多的转移病灶迅速消失,Enhertu也就此一战成名,被冠以「神仙抗癌药」的称呼。 乳腺癌初展峥嵘 创造抗癌药物历史 单个病例并不能说明问题,随后Enhertu的舞台来到了对抗晚期乳腺癌之上。 2020年12月8日,在国际顶尖的肿瘤学术会议——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乳腺癌最权威的肿瘤学术会议之一)中,Enhertu针对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DESTINY-Breast01数据更新,引得无数关注,这款神仙抗癌药带来了超乎想象的临床成绩: DESTINY-Breast01临床共纳入了184例晚期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接受Enhertu的单药治疗,患者既往经治中位线数为6线,更新数据截至2020年6月8日,中位随访时间从11.1个月延长至此次的20.5个月。 本次更新的临床数据中,DS-8201创造了突破历史的临床数据: 客观缓解率(ORR)为61.4%; 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20.8个月; 疾病控制率(DCR)为97.3%;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9.4个月; 预计12个月和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5%和74%,初步的中位生存期为24.6个月。   这些数字背后有着深刻的涵义:在乳腺癌治疗领域,Enhertu的表现完全可以用「史无前例」来形容:   此次临床中,平均入组患者为6线治疗,也就意味着入组的患者都是经历过多种抗肿瘤治疗,几乎已经来到「山穷水尽」的边缘了。而Enhertu彻底颠覆了这一既往认知,在这部分患者中仍然创造了有效率(疾病控制率)97.4%的奇迹。   不仅有效率高,有效时间也很长,Enhertu治疗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20.8个月,最新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9.4个月,预计12个月和18个月OS率分别为85%和74%,初步的中位OS为24.6个月,都是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史上史无前例的数据。   随着针对乳腺癌的临床研究,它的优异数据日趋完善。在癌症治疗最顶级的会议——2022年美国ASCO年会上,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Shanu Modi博士分享了Enhertu的临床数据,让所有参会的顶级专家就在现场出现了「掌声雷动,经久不息」的状态,这在抗癌药物的历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在这样优异的临床数据下,2023年2月,Enhertu在中国正式获批上市。 肺癌治疗「再显神威」 92%患者病情被控制 如果说乳腺癌是DS-8201的初次登场,那么它在肺癌患者中的疗效,进一步让它「神仙抗癌药」的赫赫威名被大众熟知了。 在乳腺癌之后,研究者们针对肺癌患者(HER2阳性)进行了Enhertu的临床试验。共91位HER2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参与临床,其中95%都以前接受过铂类化疗,66%接受过PD-1治疗。   在Enhertu的治疗下:91名患者中1人完全缓解,49人部分缓解,客观缓解率达55%。84人的肿瘤不同程度缩小,疾病控制率达92%。   而在中位随访13.1个月后,44名患者仍存活,15名患者仍在接受治疗。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9.3个月、8.2个月和17.8个月。     对于“无药可用”的肺癌患者,这是不亚于Enhertu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数据。2022年8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速批准Enhertu用于接受过全身治疗的HER2阳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突破癌种限制 Enhertu持续狂飙 接下来,就是今天的重头戏:Enhertu于2024年4月获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的实体瘤患者。这确实是ADC类药物在癌症治疗领域的一大重要进展,困扰患者们多时的“超适应症用药”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 在过去,取得如此「殊荣」的药物,只有引领免疫治疗革命的PD-1抑制剂以及RET、NTRK等基因阳性的靶向药物。Enhertu的疗效之所以取得了FDA的高度认可,主要是基于三项临床试验:DESTINY-PanTumor02、DESTINY-Lung01和DESTINY-CRC02Ⅱ期试验中的HER2阳性IHC 3+肿瘤患者亚组的结果。 其中,尤其以纳入了267位HER2阳性多癌种患者的临床试验——DESTINY-PanTumor02 II研究的数据最值得关注。该临床纳入了多癌种的患者,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胰腺癌、胆道癌、膀胱癌以及一些罕见癌症等。 临床研究的结果延续了Enhertu势不可挡的势头。在HER2阳性(IHC 3+)的患者中,他们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为51.4%,部分缓解率(PRR)达到了48.6%,中位持续缓解时间为19.4个月。在DESTINY-Lung01和DESTINY-CRC02Ⅱ研究中,我们也看到了类似的数据,详见下表:   […]

小D
传功练功双管齐下!CAR-T配疫苗,50%阳性率仍可完全缓解

传功练功双管齐下!CAR-T配疫苗,50%阳性率仍可完全缓解

在各种癌症免疫治疗方法中,CAR-T疗法有些与众不同,它并不依赖于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如果把PD-1等其它免疫疗法比作帮助患者“修炼内功”的话,CAR-T则相当于有人给患者“传功”。   但其实,“传功”也能帮助“修炼内功”。最近费城儿童医院的一项研究就发现,将CAR-T疗法与相应的癌症疫苗一起使用,不但可以增强CAR-T的活性,还能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诱导出抗原扩散效应,杀死不表达靶抗原的癌细胞[1]。 在胶质瘤和黑色素瘤小鼠中,CAR-T和疫苗的组合不但能实现长期的缓解,甚至靶抗原阳性率只有50%的肿瘤也有机会得到根治。 为了治疗癌症,科学家们找了不少激活T细胞的方法,比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癌症疫苗等等。其中,癌症疫苗可以直接刺激T细胞上的TCR来将其激活,而对CAR-T来说,同样可以使用疫苗刺激CAR来激活[2]。 不过在小鼠试验中,研究人员发现使用疫苗激活CAR-T还有一个明显的“副作用”——激活内源性T细胞。在表达替代抗原OVA的黑色素瘤小鼠中,OVA特异性CAR-T和OVA疫苗不但诱导出了内源性的OVA特异性T细胞,还产生了针对肿瘤新抗原的内源性T细胞,也就是抗原扩散作用。 对于CAR-T疗法来说,抗原扩散可以说是弥补了它最大的一个短板,因为CAR-T最常见的一个耐药机制就是抗原的丢失。特别是用于实体瘤时,肿瘤的异质性较强,可能原本就存在靶抗原阴性的癌细胞,无法被CAR-T杀死。 进一步的试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在EGFR突变型胶质瘤小鼠中,CAR-T与突变型EGFR联用后的肿瘤控制效果明显更好,大多数小鼠都是实现长期的完全缓解。但如果换成淋巴细胞缺陷小鼠,虽然初始的肿瘤控制不受影响,但由于缺少了内源性淋巴细胞的帮助,大多数小鼠都会在20~50天内复发。 CAR-T与疫苗联合,可以让野生型(WT)小鼠长期缓解,但淋巴缺陷(Rag1-/-)小鼠会复发 而在EGFR突变型胶质瘤中混有EGFR阴性癌细胞时,CAR-T联合疫苗(CAR-T-vax)也能通过内源性淋巴细胞的抗原扩散作用控制肿瘤:   ● 不含EGFR阴性癌细胞时,CAR-T-vax在正常小鼠和淋巴细胞缺陷小鼠中均可在短时间内很好的控制肿瘤; ● EGFR阴性癌细胞占比10%时,CAR-T-vax就不能控制淋巴细胞缺陷小鼠的肿瘤了,但仍能控制50%正常小鼠体内的肿瘤; ● EGFR阴性癌细胞占比20%时,CAR-T-vax大约能使一半小鼠完全缓解; ● EGFR阴性癌细胞占比50%时,仍有少数小鼠能在CAR-T-vax治疗后完全缓解。   CAR-T联合癌症疫苗,可以在野生型小鼠体内控制含有部分EGFR阴性癌细胞的肿瘤 目前,已经有一些CAR-T联合肿瘤疫苗的临床试验在进行之中,部分研究也已获得初步的积极结果[3]。期待癌症疫苗最终能帮助CAR-T攻克实体瘤。     参考文献: [1]. Ma L, Hostetler A, Morgan D M, et al. Vaccine-boosted CAR T crosstalk with host immunity to reject tumors with antigen heterogeneity[J]. Cell, 2023. [2]. MA LY D T, CHANG J Y H. […]

小D
一人罹患3种癌症!65岁阿姨说:癌症,只是老天爷开了个玩笑

一人罹患3种癌症!65岁阿姨说:癌症,只是老天爷开了个玩笑

2024年3月27日上午, 北方一座小城的一处公园里,鲜花盛开,春意盎然。   草坪上,65岁的袁东霞领着2岁多的孙子嬉戏打闹。袁大妈健步如飞、笑声爽朗。您不会知道的是,这位老人患有肺癌、食管癌及口腔癌前病变。 “我年纪大了,得病就看病呗,配合医生治疗,到这个年纪,谁不给医院打交道?癌症,我就当它是老天爷开的一个玩笑。”袁东霞说。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在遭遇癌魔的侵袭,如果您正在为此而焦虑。袁东霞的抗癌经历,或许能给我们一点启示。 12年前,初识癌魔 退休前,袁东霞是一位工人,退休后,她忙着照看孙子、操持家务。性格开朗的她,走到哪里都是一片欢声笑语。 12年前,袁东霞的口腔溃疡迁延不愈,经常疼得她睡不着、吃不下。经过当地医院口腔科专家诊断,袁东霞可能患上了口腔扁平苔藓,并且症状严重,有癌变倾向,建议前往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袁东霞多方打听,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黏膜科治疗口腔扁平苔藓非常专业,科室的周曾同教授更是治疗口腔粘膜病的权威。她通过网络,花费300元从黄牛手中挂到了号。袁东霞所在的城市离上海有800多公里,为了省钱,她和老伴坐上了普通客车,整整一夜,才抵达上海。 随即,袁东霞接受了左侧颊部的病理检查,结果比想象中的更坏:口腔扁平苔藓伴白斑,中度异常增生。 如果说口腔扁平苔藓的癌变几率是1%的话,口腔白斑的癌变几率则高达30%,加上异常增生,后期癌变的几率非常大。 “癌变不癌变,那是后面的事,医生说,如果过度担心,只能使病情加重。医生让干啥就干啥呗,我只能积极配合。”袁东霞说。 为了不刺激口腔粘膜,医生要求袁东霞,酸、辣、苦、涩、甜的食物都不能沾,光是忌口的食物,打印了满满一张纸。袁东霞把这张纸贴在了家里,严格执行。 12年来,袁东霞严格遵照医嘱,从不乱吃东西,每3个月到半年定期到上海复诊。她的口腔病变,从中度异常增生降到了轻度异常增生,病情非常稳定。 跳广场舞、带孙子、做家务……袁东霞的生活恢复了正常。她还当起了口腔黏膜病的宣传员,听说谁口腔溃疡一段时间不好,她马上建议“到大医院口腔黏膜科看看。” “去上海看病,就当旅游了,周围景点都逛遍了。”袁东霞说。 3年前,遭遇肺癌 2021年夏天,因患腿部静脉曲张,袁东霞住进了宇宙第一大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准备接受手术。 这只是一个常规手术,袁东霞并没有放在心上。然而,术前的一张胸部CT检查报告,惊出了她一身冷汗:右肺下叶不规则实性结节、双肺上叶磨玻璃结节,恶性待排,建议密切随访。 经胸外科专家会诊,右下肺结节癌变可能性大,建议立即手术。刚从血管外科接受了静脉曲张手术后,袁东霞立即转至胸外科,接受了右肺下叶切除手术。术后病理为肺腺癌、中分化、腺泡型为主。 术后,还带着引流管,医生就要求袁东霞主动咳嗽、吹气球,进行肺功能锻炼。虽然伤口疼得厉害,为了早日恢复,她还是主动锻炼。一周后出院,袁东霞回到家里,继续恢复。 一个月之后,袁东霞的身体基本恢复了正常,有一次,她一口气爬上了3楼,连大气都没喘,她骄傲地对同行的朋友说:“你能看出来我切了一叶肺不?” 身患肺癌,袁东霞没有唉声叹气。反而,她还在感谢上天,让她发现在早期就发现了肺部肿瘤。 “要不是医生给做了个CT,啥时候才能发现肺结节,要是转移了可就坏了,谢天谢地!”袁东霞说。 长期跟医院打交道,袁东霞喜欢上研究医学。她买来中医书认真学习,还经常刷段短视频学习医疗知识。通过“咚咚肿瘤科”app软件,她结识了一帮病友,没事就在群里跟病友聊天,互相鼓励。 在亲戚朋友中,谁有不舒服,袁东霞就会建议对方挂什么科,甚至还会推荐医院。老伴都打趣她,“成了医疗专家”。 1年前,遭遇食管癌 可以说,喜欢学习的袁东霞,救了自己一命。 2023年下半年,袁东霞一段时间内,就琢磨着,抽空去做个胃肠镜。“几年前做过,肠道里的息肉也清除了,也该复查一下了。” 袁东霞住进了医院,接受了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刚一醒来,护士关心地问:“大妈,你为啥来做胃肠镜啊?” 袁东霞心里咯噔一下。果然,胃镜结果显示:距门齿25—30cm食管左侧壁见片状粘膜改变,边界清晰,表面粘膜糜烂,上覆白苔,组织脆,易出血,表面腺管紊乱。病理结果:小灶区癌变、局部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 随后,袁东霞转院至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由李晓芳主任主刀,接受了食管内镜黏膜下剥除术(ESD),术后大病理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浸润黏膜固有层。   癌魔再一次侵袭了袁东霞,但却没有击倒她。术后几天不能喝水和吃饭,仅靠输液维持营养,袁东霞还跟病友打趣:“输液比去饭店还贵呢,不过能减肥,这也不错!” 稍好一点,她就成了病房里的“明星”,帮助护士拿个东西,推一下行动不便的病友,很快,她交到了不少朋友。 “医生说了,我这是早期,非常幸运。要是再晚几个月发现,估计就得切除食管了,到时候就算治好,生存质量也不行了,你说我的运气咋恁好啊!”袁东霞爽朗的笑声响彻了整个病房。 就当老天爷开了个玩笑 袁东霞的主治医生说,袁大妈患上的肺癌和食管癌,一个是腺癌、一个是鳞癌,属于双原发癌,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加上口腔癌前病变,这种情况非常罕见。所以,袁大妈的病情复杂,体内很可能携带有癌症易感基因,也不敢保证以后不复查转移。 “但是,袁大妈乐观的精神和对医生的紧密配合,这两点非常难得,也对她的病情控制非常有利,我们有信心治好她,让这个可爱的老太太再活个二三十年。”医生说。 每三个月,袁东霞都要回到医院,复查、拿药。儿子要陪着她,都被她拒绝了。“我还没老得走不动,医院里熟门熟路,医生护士都是我的朋友,你担心啥?”袁东霞反问儿子。 在袁东霞家里,光是CT、磁共振片子就装满了一大袋,有好几公斤重。袁东霞经常开玩笑说,这些片子可是她看的“宝贝”,花了好几万块钱呢。 除了定期去医院,如今的袁东霞恢复了正常生活。满头黑发、声音洪亮、笑声爽朗,陌生人见到她,都会被她乐观的情绪感染。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一个身患多种癌症的病人。 袁东霞说,前两天刷手机短视频,才知道愚人节要到了,老年人也应该过过愚人节。其实,癌症就像是愚人节开的玩笑,坚持乐观的抗癌,就是应对玩笑最好的态度。 2岁多的小孙子,给袁东霞带来了许多快乐。在春意盎然的今天,她骑着老年三轮车,车上坐着老伴和孩子,就像平时幸福快乐的退休老人一样,穿梭于这个忙碌的城市,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小D
『共愈新生』|汪进良教授:肺癌并不可怕

『共愈新生』|汪进良教授:肺癌并不可怕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也是全球造成死亡最多的癌症。很多人对肺癌心生恐惧,甚至谈“肺癌”色变。但其实,肺癌并没有大众想象的那么可怕,因为它是可防可治的。尤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很多新型的治疗药物和手段,带给了肺癌患者更长的生存期,更好的生活质量。   近日,我们有幸邀请到了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肿瘤内科的汪进良教授,科普肺癌的防治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肺癌,缓解对于肺癌的恐惧,建立起抗癌的信心。      汪进良教授专访 (建议在WiFi环境下点击观看) 问 1、什么是肺癌?     汪进良教授:肺癌主要是指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者腺体的一种恶性肿瘤[1]。   按病理类型,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占比大约80%~85%,其余15%~20%是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还可以进一步分为腺癌、鳞癌、大细胞癌等更多亚型。   问 2、哪些因素会导致肺癌?     汪进良教授:诱发肺癌的因素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先天因素,二是后天因素[2]。   先天因素并不是说肺癌会遗传,而是如果直系亲属有过肺癌,可能家族里存在某些导致肺癌风险升高的基因变异,但不等于都会得肺癌。   后天因素包括吸烟,接触石棉等化学致癌物,电离辐射,厨房油烟,空气污染等等。 尤其吸烟要引起重视,世卫组织已经明确把烟草定为1类致癌物。香烟中有42种致癌物质,相比不吸烟者,长期吸烟者肺癌的患病率增加了10-20倍,其中包括主动吸烟和吸二手烟。 问 3、肺癌有哪些症状?     汪进良教授:肺癌早期时,往往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可能会出现咳嗽、胸痛、胸闷等常见呼吸道症状,很容易忽略。晚期时,由于肿块较大或侵犯其他器官组织可能引起呼吸急促、声嘶、咳血、疼痛、头晕头痛等局部症状,或出现乏力、不明原因消瘦等全身症状。   目前随着CT检查的普及,早期肺癌的发现率越来越高。尤其疫情期间有更多患者通过肺部CT发现毛玻璃样变化或者肺结节,从而确诊早期肺癌,经手术获得完全治愈。所以说肺部CT是目前最常用的肺癌筛查手段,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肺部CT。     哪些人群需要重点关注呢?对于年龄在50-75岁之间,并且合并以下至少一项危险因素者[3]: ● 吸烟:吸烟包年数≥30包年,包括曾经吸烟≥30包年,但戒烟不足15年【吸烟包年数=每天吸烟的包数(每包20支)x吸烟年数】; ● 被动吸烟、二手烟:与吸烟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 ● 有职业暴露史(石棉、氡、铍、铬等接触者)至少1年; ● 有一级亲属确诊肺癌。   满足上述条件的属于肺癌高危人群,指南推荐每年进行一次肺部CT筛查。 问 4、查出肺癌怎么办?   汪进良教授:通过肺部CT,发现肺部有结节或占位的这些准患者应该做什么检查、做什么治疗呢?   【Ⅰ】进一步做什么检查? 如果患者只做了胸部X线平片或者CT平扫,一般建议做一个增强CT。增强CT是在普通CT的基础上,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来显像,能更好地区分正常组织器官和肿瘤。 PET/CT也是比较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除了能看相关部位有没有结构变化、有没有新生物之外,还能够看到新生物的代谢情况,帮助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病理诊断是肺癌诊断的金标准,可以通过穿刺、气管镜等取到病变组织,交由病理科进行充分的检查和化验,从而明确具体的病理类型。   […]

小D
十年征程,肝癌免疫治疗实现「治疗大满贯」:早期到晚期全覆盖,治愈的大门正在打开!

十年征程,肝癌免疫治疗实现「治疗大满贯」:早期到晚期全覆盖,治愈的大门正在打开!

肝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自免疫治疗出现以来,肝癌的治疗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近,肝癌的免疫治疗又有几项新进展,涉及到肝癌从早期到晚期的各个阶段。 早期肝癌辅助治疗 高危患者术后使用PD-1,复发推迟一年 手术是早期肝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即使进行了根治性切除,大部分早期肝癌患者还是会在手术后复发,其中有微血管侵犯(肿瘤附近小血管内有癌细胞)的患者复发风险尤为明显。 术后辅助治疗是降低肿瘤复发的常用方法,但肝癌一直缺乏合适的辅助治疗药物,免疫治疗的出现给肝癌的辅助治疗带来了转机。 本次研究共纳入198名伴有微血管侵犯的早期肝癌患者,在手术后随机分配接受8周期的信迪利单抗辅助治疗或主动监测,每组各99人。中位随访23.3个月后: ● 信迪利单抗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27.7个月,2年时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62.2%和87.9%; ● 主动监测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15.5个月,2年时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36.6%和78.0%; 相比于主动监测,信迪利单抗辅助治疗降低了伴有微血管侵犯的早期肝癌患者46.6%的术后复发或死亡风险。 信迪利单抗辅助治疗降低肝癌术后复发风险 安全性方面,信迪利单抗组3级或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仅有12.4%,其中最常见的是谷丙转氨酶升高和贫血。 不可切除肝癌转化治疗 完全缓解患者或可不做手术   肝癌通常起病隐匿,难以发现。虽然手术是肝癌患者后的更好长期预后的最佳治疗选择,但国内70%以上的肝癌患者确诊时就已经无法手术,不过他们还有可能通过转化治疗获得手术的机会。其中,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仑伐替尼+PD-1的三联疗法就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肝癌转化治疗方案。 近期,福建省立医院回顾性分析了380名接受该三联转化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癌患者。三联疗法的整体客观缓解率为71.84%,其中64名完全缓解(CR)患者和80名部分缓解(PR)患者成功转化为可切除的肝癌,被纳入最终分析。 这144名患者中,36名CR患者和55名PR患者选择接受手术治疗,而另外28名CR患者和25名PR患者未接受手术。其中接受手术的患者预后明显更好,1年生存率92.0%,2年生存率79.9%;而未手术的患者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只有85.5%和39.6%。 不过在CR患者中,接受手术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0.1%和90.1%,而未接受手术的分别为100.0%和93.3%,无显著差异,无进展生存期也没有显著差异。在转化治疗中达到CR的患者或许并不需要进一步手术切除肿瘤,但这还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验证。 CR患者是否接受手术,OS和PFS均无显著差异 晚期肝癌全身治疗 瑞戈非尼+O药,1年生存率80.5% 瑞戈非尼是一种有抗血管活性的多酶抑制剂,目前主要用于索拉非尼耐药后的肝癌二线治疗。除了抗血管外,瑞戈非尼还可以调节VEGFR和CSF1R通路,激活抗肿瘤免疫,或许与免疫治疗联用能有更好的效果,乃至进军一线治疗。 II期临床研究中,42名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接受了瑞戈非尼+O药联合一线治疗,2人完全缓解,12人部分缓解,客观缓解率达到33.3%。 中位随访11.1个月后,这42名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7.3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尚未达到,1年生存率80.5%。其中获得缓解的患者,中位缓解持续10.3个月。 瑞戈非尼+O药治疗,1年生存率80.5% 同时研究还发现,瑞戈非尼引起的单核细胞M1定向极化与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更长生存相关,再次证明了瑞戈非尼与免疫治疗间存在协同作用。 包括肝癌在内,免疫治疗已经在许多癌种中实现了从后线到一线,从晚期到早期的全阶段覆盖。相信将来还会有更多患者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参考文献: [1]. Wang K, Xiang Y J, Yu H M, et al. Adjuvant sintilimab in resected high-risk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hase 2 trial[J]. Nature Medicine, 2024: 1-8. […]

小D
『共愈新生』|方文峰教授:肺癌的精准诊断——基因检测九问九答

『共愈新生』|方文峰教授:肺癌的精准诊断——基因检测九问九答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类型。随着精准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可以通过靶向治疗实现长期高质量的生存。不过应用靶向治疗的前提是进行基因检测,找到可以靶向治疗的靶点。   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国内精准治疗大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方文峰教授,请他为我们解答肺癌基因检测中的九大问题。      方文峰教授专访 (建议在WiFi环境下点击观看)   问 1、肺癌和基因突变有什么关系?   方文峰教授:实际上,肿瘤的发生绝大多数是基因突变导致的结果。具体到肺癌,无论是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我们对它的遗传背景都是比较清楚的。   非小细胞肺癌,包括腺癌和鳞癌,绝大多数都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其中一些是癌基因,也就是驱动基因驱动的,另一些是由抑癌基因缺失导致的。我们对非小细胞肺癌的遗传背景以及其驱动基因已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比如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我们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将它分为EGFR突变、ALK融合、ROS1融合等一系列驱动基因改变。所以对于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临床上要求去明确它的基因突变亚型(分子分型),从而做精准的靶向或个体化治疗。   问 2、为什么要做基因检测?   方文峰教授:肿瘤内科的治疗已经从传统的化疗时代发展到了现在的靶向治疗时代。而靶向治疗需要一个非常明确的靶点,也就是对应的驱动基因。如果患者肿瘤的发生是由关键的驱动基因导致的,同时基因检测识别到了突变的基因,临床医生就可以采用对应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这样疗效和预后都会更加理想。   问 3、目前常见的肺癌驱动基因有哪些?   方文峰教授:肺癌的驱动基因非常明确,从经典的、高频的EGFR,再到ALK、ROS1、BRAF、HER2、RET等十多种,其中也有很多细分,需要专业的肿瘤科医生来评判和指导。我认为应该从患者的角度解读基因检测报告,由医生来告诉患者,在基因检测之后有没有靶向药物。   问 4、肺癌靶向治疗方面有什么新进展?   方文峰教授:肺癌在靶向领域有非常多进展。对于大部分关键的驱动基因突变,都有临床指南推荐,以及对应获批的一代、二代甚至三代靶向药物。对于没有小分子靶向药物获批的靶点,比如HER2,国外也有抗体偶联药物(ADC)获批。   还有一些临床研发中的新一代的药物,比如针对EGFR和ALK基因,已经有了从一代到三代的靶向药,四代药物也在研发中。对于一些少见、罕见的靶点,我们也看到了新一代的靶向药物进入临床研发的阶段,逐渐替代甚至超越我们传统的一代、二代靶向药。   参考文献[1] 问 5、基因检测方法各自都有什么特点?   方文峰教授:基因检测在技术层面分为两个时代,一个叫单基因时代,每个基因是独立检测的,比如通过PCR检测EGFR突变、通过FISH检测基因融合或扩增,都是单基因层面上的。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全面进入到二代基因测序(NGS)的时代。NGS可以通过一个标本,一次性覆盖到临床上需要检测的多个靶点。现在临床上用得更多的还是NGS技术,可以回答患者是否存在某一个或多个基因突变。   问 6、哪些肺癌患者需要做基因检测?什么时候做更好?   方文峰教授:这个问题在实践中有非常清晰的临床路径。可能存在驱动基因突变,并在指南里有明确获批的靶向药物的患者需要做基因检测。通过几十年的研究,我们现在已经非常清楚什么样的肺癌患者可能会有驱动基因。   比如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临床上要求全部做基因检测;小标本穿刺诊断的鳞癌患者也需要做基因检测,因为取样时可能会漏掉一些腺癌的成分,或者没有成功穿刺到肿瘤。但如果病理类型是小细胞肺癌的话,由于暂时没有获批的靶向药物,可以不做基因检测。   问 7、基因检测的流程是怎样的?患者要注意什么?     方文峰教授:对于基因检测的流程,我认为临床医生需要注意让患者知情。但是由于患者不具备专业知识,应该由一线的肿瘤专科医生来做判断,进行决策和指导。 […]

小D
210万人大数据竟显示筛查没用!早癌筛查到底还要不要做?

210万人大数据竟显示筛查没用!早癌筛查到底还要不要做?

癌症筛查是防癌的一大利器,它可以发现尚处于早期、很容易治愈的癌症或癌前病变,大大降低相关癌症的死亡率。   但在去年8月,挪威奥斯陆大学一项研究却认为当前大部分癌症筛查都没什么意义[1]。半年多来,这一结果也在医学界引起了不小争论。 6种癌症筛查,竟只有1种有用 奥斯陆大学这项研究综合分析了18项癌症筛查的随机临床试验,共2111958名受试者,涵盖4大癌种的6种不同筛查方式。所有被纳入的研究随访时间都在10年以上。 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筛查方法大多可见降低死于相应癌症的风险,但除乙状结肠镜外都不能有效降低全因死亡率:   ● 乙状结肠镜筛查可降低2%的全因死亡风险,相当于延长110天预期寿命; ● 乳房x光和粪便潜血筛查对全因死亡率几乎没有影响,预期寿命延长为0; ● 结肠镜、PSA和低剂量CT筛查分别存在延长预期寿命37天、37天和107天的趋势,但没有达到统计学要求。   仅有乙状结肠镜筛查能显著延长寿命 也就是说,研究中涉及的6种癌症筛查方式,仅有乙状结肠镜一种可以显著延长预期寿命。 筛查为什么会“没用”? 造成筛查“没用”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就是能在筛查中获益的其实是少数。 以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的数据为例[2],第一轮筛查共有24715名重度吸烟者或前重度吸烟者参与,6901人筛查结果呈阳性,其中168人确诊为肺癌(另有18名筛查为阴性者确诊肺癌)。通过筛查发现的肺癌患者仅占参与筛查人群的0.68%。 筛查中发现的肺癌患者仅占参与筛查人群的0.68% 其次,筛查带来的风险也需要重视。这里既包括筛查本身的风险,如结肠镜造成的肠穿孔;也包括筛查发现异常后进一步检查治疗带来的风险,如活检造成的出血和感染;还有筛查或确诊癌症造成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而且,筛查的风险很可能被低估了。最近宾夕法尼亚大学一项研究就显示,真实世界中肺癌筛查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原先临床试验中的发生率高了近1倍,主要并发症(如肠梗阻、心脏骤停等)的发生率高达9.4%[3]。 对每一位参与筛查的人来说,这些风险其实并不大,但受影响的人很多,远远多于能在筛查中发现癌症并获益的人。筛查所降低相应癌症死亡率所带来的获益,很可能会被这些筛查带来的风险抵消掉相当一部分。 最后,还有些癌症本身预后就很好,比如前列腺癌以及研究中没有涉及的甲状腺癌。这些癌症发展缓慢,恶性程度不高,很少危及到患者生命,有“轻松癌”之称。即使通过筛查早期发现了这些癌症,也很难带来生存的获益。 乳腺癌近些年似乎也有类似的趋势。这种癌症本身治疗效果较好,而且位置靠近体表,即使不筛查通常也相对容易发现。在挪威一项分析中,乳房x光筛查反倒会造成质量调整生命年的损失[4]。 不过研究人员也并不主张放弃所有的癌症筛查,研究中结肠镜筛查和低剂量CT筛查未能显著延长预期寿命也有可能是因为样本量仍然不足。但无论如何,更加准确的评估癌症筛查带来的获益和风险是有必要的,毕竟能夺走我们生命的不只有癌症。     参考文献: [1]. Bretthauer M, Wieszczy P, Løberg M, et al. Estimated lifetime gained with cancer screening tests: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J]. JAMA Internal Medicine, 2023, 183(11): 1196-1203. [2]. […]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