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分享一则病例,希望能为大家战胜癌症增添一些信心。
病例分享
no.1
患者就诊情况
基本情况:患者男性,70岁,以“反复咳嗽咳痰,胸痛3月余”为主诉于2019年8月18日入院
吸烟史:无吸烟史
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ECOG 0分,全身体格检查未见明确异常
辅助检查:
胸部CT(2019.8.22):考虑右上肺叶肺癌
no.2
患者治疗过程
1)手术切除
于2019年8月23日行VATS右上肺叶楔形切除+右肺叶癌根治术
术后病理结果示:结合免疫符合肺大细胞癌,局灶伴腺癌分化。癌组织最大径约3CM,可见脉管内癌栓,未见神经侵犯,癌组织侵犯脏层胸膜弹力层。
2)术后Durvalumab联合化疗
于2019.9.17开始予白蛋白紫杉醇400mgD1+波贝200mgD1+Durvalumab 740mgD2联合方案。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末次用药时间为2020.1.7,目前评估疗效:CR
胸部CT:(2010.01.10):右上肺叶切除术后改变,术区少量慢性炎症或纤维灶,未见新发病灶。
no.3
案例总结
本案例中患者为NSCLC患者术后,一线接受Durvalumab联合化疗治疗,目前维持CR,且安全可耐受。据我们所知,最近几年以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PD-1/PD-L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晚期NSCLC 的治疗中崭露头角,涉及到常见病理类型的肺癌、不同的治疗线数、不同的治疗方式,成为研究热点。从理论上讲,早期NSCLC患者由于机体T淋巴细胞功能尚未衰竭,且肿瘤克隆异质性较少,使用免疫治疗可能具有更有利的抗肿瘤作用。
研究认为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应用具有以下优点:①可使促使肿瘤被“自免化”,使其更容易被机体免疫识别;②激活机体T细胞入血,进入组织识别肿瘤的微转移;③诱导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并肿瘤清除微转移灶。
拓展阅读
2019年12月9日,Durvalumab获批用于治疗同步放化疗后未进展的不可切除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成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PD-L1单抗药物,相信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一定会为更多肿瘤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更好的生活质量。
PD-1/PD-L1类药物用于辅助治疗的试验正在招募患者中。
NCT02273375研究:是一项针对NSCLC患者根治术后接受Durvalumab对比安慰剂作为辅助治疗的研究。主要研究终点是DFS,预计完成日期是2025年。
NCT02486718(IMpower 010):它是一项国际性、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Ⅰb-Ⅲa期的NSCLC 患者术后完成4周期含铂方案的辅助化疗后按1∶1比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Atezolizumab(共16个周期),一组为最佳支持治疗。主要研究终点是DFS,次要终点是OS,预计完成日期为2026年。
PEARLS研究是一项评估帕博利珠单抗与安慰剂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完成标准辅助化疗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Ⅲ期临床研究,研究于2015年11月6日开始进行,预计完成日期在2021年8月19日。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辅助免疫治疗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获益人群如何选择?免疫治疗是否可以联合其他治疗?免疫治疗的时机什么时候?持续时间又是多久?这些问题仍需积极探索,期待有更多的临床研究结果。
资料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李树本

李树本 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胸外科主任医师
哈佛大学医学院 博士后
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MGH) Research Fellow
广东省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 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胸外科青委会 副组长 等
获“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及“市高层次医学重点人才”
专注气管肺外科疾病诊治
主持气管外科相关国家重点专项等课题
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华夏医学奖一等奖 等
获气管外科技术相关国家实用型专利一项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