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肿瘤,比如胃癌、肠癌、食管癌、胰腺癌等,常常合并肝转移;部分病友甚至是首先发现肝脏上有一个肿物,穿刺取病理才知道原来是胃肠来源的。
目前,对消化道转移伴肝转移,已经有一整套治疗规范和应对的策略:部分病友可以一次或者分两次手术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部分病友暂时无法手术的,可以考虑先做一些放化疗让肿瘤缩小,然后争取手术机会;部分病友实在是病灶太广泛,或者对新辅助的放化疗没啥效果,无法争取到手术机会,也可以酌情安排诸如介入、射频、粒子植入等局部治疗;实在不行,还可以考虑全身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今天,咚咚要讲一个正能量的传奇故事:
- 一个胃癌病友,在手术切除原发灶后不久出现了肝转移;
- 主管医生累计对肝转移灶做了83次介入治疗;
- 所幸他最终达到完全缓解,并且疗效已经持续了15年……
2000年2月:手术+辅助化疗
2000年2月,一个62岁的大叔被诊断为胃癌,CEA高达185ng/ml(下次再遇到CEA只有个位数,升高一点点就哇哇叫的,自觉面壁),肿瘤长在胃窦的后壁,大约有3厘米;术前检查未发现其他部位的转移。
因此,主管医生在2000年3月,安排了胃部手术,胃切掉了一大半,手术非常成功——手术病理分期是T4An3M0,IIIC期,中分化腺癌。
下图是患者切下来的胃(有点血腥):
IIIc期,其实已经是局部晚期了,距离IV期只有一步之遥。因此,等病人恢复差不多了,医院就安排了辅助化疗,从2000年4月开始做,方案也是非常普通的常规方案:单药替吉奥。
P.S.2000年那会,科学家们还不知道加上奥沙利铂,效果会更好,那是好几年以后才发现的,当时流行的就是氟尿嘧啶类的化疗药单独使用。
很显然,大叔的手术不是一劳永逸的,不然我们的故事也继续不下去了。
2002年5月:发现肝转+介入
2002年5月,大叔去做例行的CT检查,发现了肝转移:肝脏的S2/3段上一个1.5厘米的转移灶,赫然显现。估计大叔和他的家人一定非常伤心、甚至万念俱灰——手术做完不到2年,肝脏就出现了转移,这日子是没法过了!而且,原本术后恢复正常的CEA这时候又涨到了297ng/ml。
看来,的确是复发和转移了,下图是CT上显示的肝转移灶,病灶已经用红圈圈出来了:
综合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病人没有接受二次手术,而是选择了介入治疗,并安装了经动脉化疗的化疗泵。
从2002年7月开始,大叔开始了反反复复、一次又一次介入治疗的顽强抗癌之旅。
2003年3月:肿瘤消失+维持治疗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03年3月,患者的肿瘤基本完全消失了。
下图是介入治疗开始8个月后,患者的CT图像,肿瘤已经基本消失了,同时由于反复的介入损伤,患者的肝脏有一定程度的萎缩:
从2003年3月开始,大叔又继续接受了若干次介入治疗和动脉化疗;到2004年4月,大叔累计接受了83次介入治疗。
这时候,肿瘤已经完全消失,CEA也恢复到了正常。
此后,大叔开始口服化疗药维持治疗,一直维持到2007年2月,维持了快3年。毫无复发的迹象,主管医生就让他停药了,毕竟大叔马上要迎来70大寿了(已经不能再称之为大叔了,应该改成为慈祥的大爷了)。
2015年底:毫无复发迹象
这位大难不死的大爷,此后规律复查,一直到论文发表的2015年底,大爷依然是健康地生活着,毫无复发迹象。CEA一直维持在正常范围以内:
让我们祝福这位大爷一直健康幸福,给他的家人带来安慰,也为病友不断带来正能量!
参考文献:
Long-term survival with complete remission after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for liver metastasis from gastric cancer: a case report. Toyokawa et al. 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 (2015) 13:268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