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癌症当做慢性病!”
以下内容改写转述自微博李鸿政医生:
急促的铃声响起,是来自急诊科的电话。
电话那头说有位肝癌患者目前考虑肝癌病灶破裂出血,要送到ICU抢救。
一听到“肝癌破裂出血”这个情况,我的头都大了。
第一,作为医生我们都清楚,癌症终末期的患者抢救的意义并不大,因为根本性的病情威胁我们无法逆转;第二,说起病灶止血,消化内科、肝胆外科实际上更专业,ICU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但患者称,之前曾来过ICU,对我们更为信任,也表达了更想住进ICU的意愿。在急诊科的建议下,我决定先看看患者的情况。
当我去到急诊科抢救室时,首先看到几个家属徘徊在抢救室门口,看起来果然有些眼熟。
招呼没打,我快步进入抢救室。
一位瘦骨嶙峋,60岁左右的男性患者正躺在抢救床上,状态不是太好:
呼吸急促,扣着面罩吸氧,一眼扫过床头的心电监护,心中便有了大致判断:这位患者已经生命垂危了。血压80/40mmHg,呼吸32次/分,心率120次/分,SpO2 80%。
这么低的血压,患者实际已经休克了,并且是休克失代偿期,或者说休克晚期。
再加上呼吸急促,血氧合和度低,还伴随病人极度缺氧的情况,与之相应的,各个器官都存在衰竭的风险。
患者危在旦夕了!
急诊科医生见我到来,迅速离开其他患者,与我沟通这位患者的病情:
患者的肝癌病史有2年多,一直在不间断做着治疗,但病情仍然在持续恶化。今天上午,患者家属发现患者昏迷倒地,脸色苍白,当即就拨打了120。
急救车第一时间到达了现场,查体发现患者的血压很低,人依然处于昏迷状态,于是迅速开通了补液通道,转运回了医院。
到医院查体后,急诊科发现患者腹部鼓胀,血压维持不住,一路狂跌…..
初步考虑是肝癌破裂出血或者是肝硬化腹水可能(或者两个情况都存在)。快速血常规后发现血红蛋白仅有40g/L(正常值120-150),属于重度贫血。因此考虑失血性休克可能性最大。
接诊医生语速飞快,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把前因后果跟我说了。
凑到病人旁边后,我尝试大声呼唤他的名字,没反应;招呼性的拍了他肩膀,也没反应,仍然是昏迷。
仔细观察了双侧瞳孔,虽然是对称的,但对光反射已经非常迟钝了。脸色苍白,贫血貌,并且给人的感官也非常直接:瘦得跟一堆枯柴一样。
患者的肚子非常明显的存在鼓胀的情况,触压后明显的对抗感,但因为患者已经昏迷了,没有表现出压痛感。我初步判断:如果是肝癌病灶的破裂出血,很大概率会出现急性腹膜炎的症状。此时患者肚子里应该是存在液体的,要么是血,要么就是腹水。
从目前贫血的状况来看,出血的可能性最大。肝癌病灶中存在大量血管,破裂之后血液会在短时间内大量涌出到腹腔,这也是患者出现休克的最大可能:出血性休克!
针对大出血,最好的办法就是请外科医生介入,手术止血。但眼前的患者生命垂危,别说转运去手术室,在急诊科能否撑住都不一定。
眼下的当务之急,是确保患者的呼吸与氧合。进一步沟通后,接诊医生告诉我患者家属积极抢救的意向比较强烈。
事实上,当看到患者的名字后,就已经回想起他的情况了。患者半年前因为重症肺炎进过ICU,治疗后好转出院了。但这一次,情况则是完全不同。一是眼下出血情况危急,患者生命危在旦夕,二是肿瘤基础疾病仍然存在,即便冒险抢救过来了,后续仍然很难。
我与患者家属沟通了患者的情况:
眼下情况危急,如果要坚持抢救,必须立刻切开气管,使用插入式呼吸机。解决掉氧合危急后,还有出血的大问题需要解决,这就取决于我们的外科医生能否通过手术止血。
但这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悖论了:患者目前的情况,根本没有手术指征,很难坚持到下手术台。
患者儿子也就30来岁的年纪,在沟通过程中就已经泪流满面了。不断重复着求我救救他的父亲,无论如何都要求抢救…..
最终我点点头,建议可以先尝试插管用上呼吸机,观察后续是否能稳住生命体征,再考虑后续的抢救方案。家属们同意了。
回到抢救室,就诊的医生已准备好了呼吸机,并把喉镜交给我,由我做接下来的插管上呼吸机的治疗。
这对我来说是熟门熟路的操作,我以最快速度将气管导管置入患者气管,马上接通了呼吸机。
“开到100%氧气吸入。”我指挥配合的护士。
但氧合的问题还没解决,血压的问题依然严峻。尽管此时患者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快速输液、输血、使用多巴胺了,但收效甚微。甚至于在上了呼吸机以后,由于胸腔内正压原因,患者此时血压更低了,仅有60/40mmHg!(正常血压范围是120/80mmHg)
雪上加霜的是,即便开到了最高的氧气输入量,患者的氧合丝毫没有改善,仅停留在85%左右(正常而言低于95%就属于缺氧状态了)。造成这个问题的可能性有很多,现在已经无法进行分析了。
情况正朝着最糟糕的地方发展!
与家属们沟通过后,家属们依然还想做最后的努力。患者的妻子问我,如果去ICU做抢救,会不会设备和医疗条件更好?上一次都抢救回来了,这一次也还想再努力一下。
我诚恳的看着他们,说患者现在的情况非常严重,即便是去了ICU,我们也同样没有办法帮到他。相反只会让他承受更多痛苦。除此以外,可能还有的遗憾是ICU全封闭管理,在最后的时刻里你们不在患者身边,是否会有遗憾?
还有一个最大的现实问题:对于普通患者来说,从急诊到ICU的路程就是几分钟的问题,但对于这位患者而言无异于天堑:很有可能在路上一颠簸,病人心跳就没了。
“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患者可能撑不过今天。”我这句话一出,母子俩眼泪夺眶而出。
在进行这些劝说的时候,我也觉得自己很残忍。
把一个坏消息宣告给家属,尽管从业这么多年,还是不那么容易的。
可我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做医生就应该有所担当。
患者家属们是存在医疗信息不对称性的,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无法冷静的做出最有利于患者的决定。但是,作为专业知识储备足够的医生是可以的。
而有的医生之所以在这种时刻给出明确的建议,一方面是因为不同患者的病情确实变幻莫测,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而另一方面,目前医患关系复杂,很多原本想给出的建议可能会因为种种顾虑烂在肚子里。
但我告诉患者家属的是:我们所有人都害怕死亡,但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今天我们可能必须面对患者即将走完生命最后一程的事实。
家属最终决定留下,陪患者走完这最后一程。
第二天,我打电话询问患者的情况,护士说我前脚刚走,病人就不行了。家属已经离开了。
我怅然若失,我预估到了结局,但没有办法能规避这个结局。
就像那句话说的,医生能做什么呢?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的确,我们所有人都缺乏死亡教育,当死亡即将来临时,我们惶恐不安,或者是垂死挣扎,而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可以淡定从容地面临最后的风暴。
一旦我们失去了方向,不顾一切的要医生抢救治疗,家属或许弥补了内心的不安和愧疚,但受苦的却是躺在病床上一动不动的病人。
希望我的讲述,能让你更懂医学,更懂生命,敬畏生命!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