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个月,「关税」两个字成为了搅动全球风云的漩涡。
美国总统特朗普,毫无疑问处在这场漩涡的中央。在经过了数轮没有丝毫章法的所谓「对等关税」措施后,特朗普终于还是把这把火烧向了与我们健康息息相关的药品。
一声叹息。就在美东时间2025年4月8日晚,特朗普再次发表了讲话,声称美国将启动对药品的关税征收。其目的在于特朗普认为:一旦对药品征收关税,很多制药公司就将在美国开设工厂,一方面促进投资与就业,转移美国岌岌可危的国债,另一方面也可以扭转美国巨大的贸易逆差。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看似简单的制成品都可能来自于多个国家不同的原料与工序,像这样由国家主导,直接发起「贸易壁垒」的天方夜谭,可以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但它就这样魔幻的发生了。
作为医疗从业者,高新技术的全球共享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最基础法则。关税问题的不断发酵不禁让人心生忧虑:事实上,我们目前仍有不少药物是出自进口的原研药。近期网上就有一份清单流传:关税大战,43款美国原研品种将受影响。其中不乏我们非常熟悉的几款癌症免疫治疗药物。
当然,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祸兮福所倚,面对如此难解的局面,我们真的能有这份底气,告诉贸易壁垒的发起者:我们的新药研发能力可以站在世界的最前端,中国人能享受到最先进的医疗水平吗?
在不断精进飞跃的中国医疗水平面前,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01
医疗研究者们的“国士无双”
医学是人体的魔术师,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这就是医学的力量,也是全球所有医学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医药水平的不断进步,才是我们最核心的技术——一切的科技都基于人的不断努力创新,而医药的进步,才能保障我们作为“人”的基本权利,生存。
这些不断推动医疗领域科技进步的科研者们,才是真正无双的“国士”。
02
掌握了核心医疗的核心技术
我们才能把握生存的权利
拥有新药原研能力到底有多重要,我们可以从一个故事说起:
在非洲存在一种致命的传染性疾病,被当地人称作“昏睡病”:患者的中枢神经被感染之后,会导致患者精神错乱、突发昏迷,最终死亡。这个致命疾病威胁着数百万人口的生命。
幸运的是,一家法国制药公司在研发抗癌药物时,无意中发现一种叫“依氟鸟氨酸”的药物成分,可以用于治疗“昏睡病”,被非洲患者群体誉为“复活之药”。
依氟鸟氨酸化学式
但由于这种治疗方法漫长而昂贵,除了少数有钱人,大部分穷人都用不起。更糟糕的是,由于“昏睡病”只发生在最贫穷的非洲地区,患者虽多,买的起药的人却很少,持有专利的原研药生产商干脆停止了生产。这回连少数非洲的有钱人也用不上药了,只能无奈的“等死”。
可很快,药厂忽然恢复了这种药物的生产,因为又有另一个研究机构发现了这种药物的其他用处——加入护肤品中,它可以控制女性脸部的毛发生长。
数百万条患者的生命,比不上女性护肤品中的一点点美容作用。从这个故事来看,“生命无价”这个定义,只是资本面前一个“正义的悖论”。
对这些非洲人民来说,只有真正掌握了原研药物的核心专利技术,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生存的权利。
03
从仿制药到原研药
我们花了整整二十年时间
看完上面的故事,你可能会意识到药物对我们到底有多重要。但对于“仿制药”和“原研药”,你又有多少了解呢?为什么只有掌握了原研药物,才能真正实现我们自己的“医药强国”。这要先从药物的专利制度说起。
关于专利保护制度大家都有所了解,为了鼓励新药研发,保障药厂动辄数十亿美元的研发投入,WTO组织为药物专利设定了一个保护期,通常是20年。只有在20年保护期结束后,其他药厂才可以仿照这个药物的成分进行仿制。这就是仿制药和原研药的区别。
也就是说,从原研药物到仿制药物之间,有20年的时间差。这意味着对患者来说,从生到死也有20年的时间差。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所有剧情进展都围绕着一个关键药物——白血病靶向药物格列卫。格列卫是药物史上最成功的药物之一,挽救了无数慢粒患者的生命。
2001年,格列卫在美国上市,高额的研发金额导致它的售价超过了其他大部分抗癌药物,而它在中国上市后的价格也几乎全球最高,绝大部分中国患者都无法承担。于是,才有了电影中白血病人有药不能用,默默等死或者冒险尝试印度药的剧情。
而在中国有了自己的原研药物之后,市场环境让药物价格大幅降低。原本价格高昂的原研癌症免疫治疗药物,随着近年来在中国价格策略的调整,其价格几乎已经是全球最低的了。原研药物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与之矛盾的是,原研药物的研发需要具备大量基础科学的进步与雄厚的研发资金。在过去,中国始终不具备这样的研发能力,能做的就只有承受高额的药价与待药物专利保护期过后进行仿制药的制作。但20年的时间差,却是所有患者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幸运的是,中国的医疗领域没有让我们等待太久!这群无双的“国士”,中国的医药研究者们仅花费了短短二十年时间,就做到了发达国家们百年底蕴才可完成的工作。
中国制药企业起步晚,但我们看得到它的进步,近些年来的成果和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学者的智慧,也标志着民族医药企业已逐渐从仿制走向创新。
03
如果胜利有颜色
那一定是中国红
前段时间,跟朋友聊国内医药政策的时候,有谈到目前国家鼓励自主研发的创新药,为此还开设了“有条件批准”通道。对于临床急需、研究结果突出的药品可以凭借II期研究结果申请上市。对方的反应令我既吃惊又悲哀,她说:“这么快上市,这药靠谱吗?”我接着问她:“对于进FDA加速审批通道的药你怎么看?”“那肯定是疗效特别好才能进啊!”
同一件事,不同的待遇。仔细想想,这种“质疑”也是国内制药企业转型的必经之路,自主研发道阻且长,但我们取得的成就足以自豪,这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道路。
近几年来,中国几大制药公司的研发投入都有大幅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国产原研新药数据表现惊艳,国外获批出海也越发成为了稀松平常的事情。如果,在ASCO、ESMO等全球顶尖学术会议中,中国专家学者的身影已经越来越多了。中国的药物研发正在迎头赶上世界领先水平,可以骄傲的说,我们的原研药物也将屹立于世界顶端,成为我们中国的骄傲。
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贸易壁垒”是把双刃剑,它逼着我们必须走自主研发的创新之路,长久看来,未必都是坏事。”一位中国肿瘤领域专家说道。我们期待全球医疗的共同发展,但我们更希望中国人的病能国人自己治。
即便短时间内,我们可能会面临不少关于药品上的挑战,但我相信,在医药领域的胜利如果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