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与肿瘤的关系,是最近几年抗癌研究中最为「火热」的主题。
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临床研究中,我们对益生菌的了解都在日益增多。这些数量超过我们人体细胞10倍的人体菌群,全面参与了人体的日常运转。
包括肿瘤的发生与生长。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即便是在肿瘤内部,也并非是癌细胞「铁板一块」的。肿瘤内部的成分非常复杂,人体菌群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肿瘤内部的菌群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肿瘤的生长、生存以及抗肿瘤免疫。
举个例子,2022年2月28日,全球首个益生菌与免疫治疗结合的I期临床研究在顶尖期刊《Nature Medicine(自然·医学)》中发表。受试患者在进行免疫治疗的过程中,同步进行口服益生菌的补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从2.5个月骤增至12.7个月,增长了近400%!
而随着越来越多关于益生菌研究的开展,来自全球顶级癌症中心——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团队独辟蹊径,近日在《Cancer Cell》期刊中刊载了一篇研究文献,研究了有害菌会对抗癌治疗带来什么危害:
通过分析宫颈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活检样本,他们发现:存在肿瘤内的惰性乳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会改变肿瘤的代谢过程,从而增强了肿瘤对放化疗的耐药性。同时,他们发现惰性乳酸杆菌的表达水平,也与宫颈癌患者的治疗预后相关(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大幅下降)。
究其原因,惰性乳酸杆菌作为一种兼性厌氧菌,在肿瘤微环境中会代谢产生大量的L-乳酸。这会直接导致癌细胞的乳酸代谢信号通路以及其它相关通路上调,提高肿瘤细胞的「生存能力」和「增殖能力」,从放化疗中存活下来。在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皮肤癌等癌种中,都存在这样的情况。
从安德森癌症中心另辟蹊径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不仅要关注我们的益生菌状态,更要关注我们体内有害菌的状态。两者最好能达成一个最佳的平衡,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的抗癌目标达成。
如何控制有害菌?抗生素是针对所有细菌的「杀手锏」,但它会一股脑的消灭所有细菌,益生菌也会因此大量死亡,造成菌群失调的风险更大!
在微生物层面,服用口服有益菌,来与我们体内的有害菌「争夺地盘」,形成益生菌的优势地位,是最温和,也是最佳的手段。
通常来说,我们服用益生菌来形成它的优势地位,控制有害益生菌会有四个阶段:
竞争期7天。益生菌会和肠道内已经存在的有害菌及中性菌展开竞争,包括竞争营养、竞争生存空间、竞争能在肠道壁上附着的位置;
优势期1个月。益生菌会逐渐占领上风,这时肠道内的有害菌数量已经低于益生菌,有害菌释放毒素和其它代谢产物的量也被大大减低,而我们服用的一些益生元也会帮助有益菌快速生长起来,两者产生协同作用,这个阶段益生菌将在肠内占据优势地位;
巩固期3个月。在这个阶段,益生菌与体内原有的有益菌一起协同作用,在肠道内的数量越来越多,而有害菌的数量则会相应大幅度减少;
稳定期6个月。在这个阶段益生菌将持续保持稳定,促进肠道健康,同时也可尽可能减少有害菌卷土重来。
对肿瘤患者来说,如何选到靠谱的益生菌也是一门学问。市面上的益生菌五花八门,缺少针对性的益生菌其实对患者们的帮助并不会太大。
因此,今天我们向大家推荐两款专门为癌症患者研发的益生菌产品:「乐愈达倍敏益生菌」与「乐愈达优护益生菌」,可以帮助癌症患者们的免疫治疗「加把油」,也可以更加倍护癌症患者们受放疗影响脆弱的肠胃。
癌症治疗,最重要的就是以「临床数据」说话。同样的,专为癌症患者定制的益生菌也不能含糊。
为免疫治疗期间的癌症患者定制的「倍敏益生菌」,经过层层科学与研发把关,含有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短双歧杆菌等12类益生菌。每一种益生菌种,我们详尽研究了自2017年以来超过300篇临床文献,真正让每一个菌种都具备免疫治疗相关的临床支撑。
同时,12种益生菌的菌种数量也大大超过了市面上其他的一些益生菌类型产品,在多样性上直接拉满。例如,某药用益生菌仅有长型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等3个菌种;而大部分酸奶仅有保加利亚乳杆菌及嗜热链球菌两个菌种。
优护益生菌同样如此,具备动物双歧杆菌、植物乳植杆菌、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酪杆菌、唾液链球菌、副干酪乳酪杆菌、瑞士乳杆菌等8个益生菌种,超280篇临床研究论证,带给患者们更契合的益生菌产品。
无论在益生菌含量、保障益生菌活着到达肠道的「包埋技术」、以及益生菌与益生元的协同作用,我们推荐的两款益生菌都有专属的定制优势。
当然,服用过两款益生菌的患者朋友们也有着非常不错的反馈。具体关于两款益生菌的更多信息,欢迎大家添加客服的企业微信咨询。我们也为各位患友们预留了足够的福利,添加客服微信,并留言「咚咚癌友圈读者」,我们都可能会有赠品额外赠送哦!
“点击这里”即可优惠购买
[1]. https://www.cell.com/cancer-cell/fulltext/S1535-6108(23)00328-8
[2]. https://www.mdanderson.org/newsroom/lactate-producing-bacteria-inside-tumors-promote-resistance-radiation-therapy.h00-159622590.html